通过网络选择某种动物或植物,交钱成为合伙人,不仅可以优惠购买产品,甚至还能获得经营分红。

这种网络销售模式,被称为“认养”。

在市面上,有认养一头牛的,有认养一棵树的,有认养一亩田的,总之是可以帮助城市里的闲人们,实现一个乡村生活的梦---何况这个梦还是一种投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养模式一般有三个模块:

网络云认养:

通过企业指定的互联网平台(网站或者APP),投资用户选择某种可养殖的动植物,比如牛羊猪鸡鸭兔,或者茶树果树乃至蔬菜大棚,以付费的方式确定动植物的产权归属自己。

企业养殖场通过网络直播,可以让投资用户实时监控动植物的生长情况。

这个认养模式,相当于用户出钱,企业代工,给消费者定制服务。

分享收益:

仅仅是代工模式,肯定无法吸引较多的投资用户。

养殖企业会推出购买不同期限的认养卡,投资用户通过分享推广,拉来新的认养用户,以此就可以赚取推广奖励。

这种模式在当前社群互联网、私域互联网的环境下,非常符合传播路径。

通过互联网社群,可以便利的扩散产品信息,也能便利的确定上线和下线的权益关系。

投资收益:

养殖企业以股权众筹或者实物众筹的模式,当投资用户支付一定的金额以后,即获得认养物的权益,甚至可以和养殖场经营分红。

对于投资用户,还可以实地参观养殖场,了解认养物的生活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养模式是在众筹概念风行中国的时候,推出的一种创新商业模式。

在2014-2017年之间,众筹最多的项目就是民宿、咖啡馆和认养。

民宿和咖啡属于服务业,受大环境影响很大,且服务工作量细节要求较高,全国几乎所有的众筹项目最终都清盘失败。

只有认养模式,最终走出了一些项目,有的业务还开展的比较大。

但是认养模式所在的养殖业,受行业影响因素更大,就像猪肉一样,上半年还供不应求,下半年就积压亏损,收益率非常不稳定。

有些众筹机构,就开始动歪脑筋,将认养模式走了样。

不久前,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人民法院对“认养一头猪”新型网络传销案件公开宣判,24人因犯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获刑,其中传销组织头目刘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8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办案机关查明,“庞博集团”以“禾元农场”APP为载体,用“认养一头猪”作为噱头,将全国市场分为华南、华北、华中、华东四大片区,又在四大片区下设立“运营中心”。两年时间里,线上线下发展会员100多个层级5万余人,成员遍及全国27个省份。共收取会员资金超4亿元,其中投入最多的个人超过百万元。

民警在侦查中发现,“禾元农场”初期并未养殖任何黑猪,后有团队人员提出,需要凭借实体养猪场提高项目可信度。

于是该公司开始与养猪场签订“合作协议”,营造有“实体产业”的形象。民警前往这些养猪场调查发现,养殖规模不到1万头。但“禾元农场”的后台数据显示,认养规模已经达到上百万头。就在案发前,“庞博集团”还在东部某省与一国企大谈“合作”。

为了逃避“传销”打击,“禾元农场”开发出“禾元商城”等App,将会员“返利”变成返“肉券”和“股票”。

此外,该团伙还试图通过金融投资运作,谋求上市来洗白传销黑产,结果被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收取了不菲的咨询费。

简直是“李鬼遇到了李逵”。

众筹专家、资深互联网分析师张栋伟指出,近年来不少不法分子打着“乡村振兴”“助农增收”等旗号,通过所谓的“认养”大搞网络传销,值得警惕。

四川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有粮建议,各地要对假借乡村振兴等名义开展不法活动的情况进行摸排梳理,同时加大对新型网络传销犯罪的警示力度,提高广大群众识别、防范、抵制传销的意识,形成打击传销的高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