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航天事业的辉煌历程中,从“东方红”卫星的首次升空,到“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再到“天宫”空间站的建设,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书写着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壮丽篇章。在这辉煌的背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中国航天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其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孕育了众多航空航天领域的顶尖人才与科技创新,堪称北航最具航空航天特色的核心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注航空领域的同学肯定知道,北航的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不仅是其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的领军者,同时也是力学一级学科的承担者。追溯其历史,该学院起源于1952年成立的飞机系,由“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屠守锷院士担任首任系主任,承载着浓厚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要知道,自1952年飞机系成立至今,该学院始终聚焦于大气层内外飞行器的设计与研发,从飞机、直升机到飞艇,再到临近空间飞行器与微小型飞行器。该学院学科布局涵盖了飞行器的总体设计到人机环境控制等多个关键技术领域。这一全面而深入的学科体系,不仅为我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更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该学院成功研制了“北京一号”中程旅客机、“蜜蜂”系列轻型飞机、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临近空间飞艇等标志性飞行器,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彰显了北航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创新能力。

此外,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科优势,还得益于其强大的科研平台建设。

据小编调查,该学院拥有一系列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如航空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筹)、国家计算流体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不仅配备了先进的科研设备,更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科研人才,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生态。

此外,学院还建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航空科学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激发了科研创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前沿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学科建设除了科研与平台建设上,更在于其卓越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这方面,该学院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航空航天专业人才。

而多年来的建设,也让该学院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据小编所知,该学院培养出了多位国家领导人、两院院士、行业领军人物以及优秀企业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人才的涌现,正是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科建设优势的生动体现,也是其在航空航天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关键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凭借其在科研、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不仅巩固了自身在中国乃至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更持续为中国航天事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是当之无愧的航空航天领域优势学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