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海燕,女,西华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16级4班学生,曾任西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委 学生会副主席,多次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2020年,赴甘孜州参加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根溯源,遵循内心渴望

作为2020年6月毕业的千千万万学子中的一名,我很荣幸能找到自己当下的路——服务基层。这个坚定的想法,在每个快要离校的日子里愈加清晰和坚定,而每次路过西华大学四食堂看到巨大展报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标语,热泪盈眶一次一次。

可能是因为见证祖辈父辈双脚沾满泥土却仍不遗余力地反复叮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言传身教;也可能是院学生党支部、院学生会里那些众人拾柴火焰高、微量烛光汇聚为满天星只为丰富学生现实和精神世界的学生工作经历;亦或是校党委组织部里绝对服从、严谨认真、不求回报的审核入党程序经历.....这些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

无论大小,人是可以创造价值的。

而一次次让我热泪盈眶的地方也让我心向往之,心中的答案更加呼之欲出——“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人创造价值的路有很多条,我选择了这一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暑期三下乡,左一

摸爬滚打,找寻定位自己

很荣幸毕业之际,通过四川省2020年基层选调生招录。2020年12月,我来到了平均海拔4526米,含氧量仅为成都平原一半不到,被誉为“生命禁区”的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工作。

不怕大家笑话,在高寒缺氧的石渠我学的第一课是“端茶递水”“笑脸逢迎”。无论是谁,只要是来办事的,第一面永远是礼貌微笑、第一杯永远是热气腾腾的茶水,这些小小的举动多次为不懂民族地区语言的我打开了工作局面......三年以来,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和孜孜不倦的学习劲头,有幸踏足县内20多个乡(镇、场)、州内10多个县城和州级多个部门,见到了爬山涉水只为高原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发声的“正义雪莲女子审判团”、时刻为基层群众致富出谋划策的“老乡镇”俄德书记、还有将惠民政策传遍高原牧场的由数以千计基层干部组成的“马背宣讲队”,这让我对“基层”这两个字了解更真、认识更深。

当然真正深入基层后会有更多“千条线”的急迫感、“困难重重”的窘迫感和“难以成事”的无力感......置身其中,会质疑自己、质疑周遭甚至怀疑一切。但又在一段段与人真真切切的交往中、与事千锤百炼的磨砺中找回自信和希望,然后一个接一个的白天昼夜继续干,继续在冰天雪地里穿梭和寻找,寻找民族地区团结稳定、应急处突的良方、寻找老百姓增收致富的道路、寻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妙招......同时又在这些广大而又具体的目标中,一点点一天天做好繁琐细碎的小事。

01

民族团结进家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入校宣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笃信笃行,继续驰而不息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很感谢一直以来求学的经历,极大塑造了存于现在的千千万万个“我”,改变了一代又一代只能选择“面朝黄土背朝天”人的命运。

如今,同窗们散布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也都在平凡岗位散发着无与伦比、独一无二的光芒,我相信,即将毕业的学弟学妹亦会如此。

如果现在的你,心有理想,不妨勇敢一点,去脚踏实地做好喜欢、向往的事情;

如果现在的你,实在不知道前方的路,不妨去生活、去学习、去感受、去最贴近人与自然的地方,一点一点汲取能量和养分。

现在之中国永远不会辜负一个辛勤劳作的年轻人,也不会辜负一个心有猛虎的年轻人

希望你在世俗里找到平凡且独一的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合影,左三

当然,最后的最后,我仍想呼吁:希望更多青年人把自我的发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来看,多多到国家真正需要的地方扎根奉献,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奋力感受祖国的磅礴伟力中实现自我

来源 | 西华大学就业

编辑 | 杨财婷

一审一校 | 王浩

二审二校 | 胡骁筠

三审三校 | 毛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