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们把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作品中的10位高手概括为“一僧二挂三老四绝”,以此来表明他们高强的武功。这诚然是从他们的武功入手的。同样在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中也能匹配出与他们相似的身份,不过不是纯粹的以武功来论,而是以他们的成长经历来说。本文就跟大家简单的来聊聊,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

1、“一僧”许世友上将

在《天龙八部》中一僧值得是少林的扫地僧,他的武功是《天龙》第一了。在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中同样有一位出自少林寺的将军,武功高强且战功赫赫,他就是许世友将军。

许世友将军8岁就进入少林寺学武,在少林寺学了八年武艺,练就一身本事。后来到直系军阀吴佩孚的部队当兵。1927年许世友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同年的黄麻起义。

在鄂豫皖苏区的战斗中,许世友逐渐成长为一员骁将,他7次参加敢死队,两次任敢死队队长,屡挫强敌,4次负伤。到1935年他已是红四军军长,成为当时鄂豫皖苏区的四大军长之一,也是徐向前总指挥的爱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将军

抗战时期,许世友先是担任129师386旅副旅长,协助旅长陈赓指挥战斗,后来许世友到山东胶东地区,在那里他长期与日伪军作战,巩固和发展了胶东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将军仍然坐镇山东,1948年的济南战役中,他担任攻城部队总指挥,仅用8天时间就攻下了济南,国民党的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也在此战中被俘。

新中国成立后,许世友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长期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八大司令员对调担任广州军区司令员,1979年,73岁高龄的将军又指挥了广西方向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

1955年许世友被授予上将军衔,1985年在南京病逝,享年79岁。将军戎马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出身少林又戎马一生建立不朽功勋,堪当“一僧”的称号。

2、二挂肖华上将和韩先楚上将

肖华上将和韩先楚上将合称“二挂”,是因为他们俩一个是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一个是打仗如旋风般,犹如开挂一样,与《天龙八部》中的虚竹和段誉有些类似。

肖华将军出生于1916年,12岁时参加了兴国暴动,1929年13岁时担任少共共青团兴国县委书记,1933年17岁时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1937年抗战爆发后,时年21岁的肖华担任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

1938年肖华率部到山东乐陵县城,国民党委派的乐陵县长牟宜之没想到萧华如此年轻,说还是个“娃娃”,从此,八路军“娃娃司令”的名字便在冀鲁边不胫而走。由此也能看出肖华的才干十分出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华将军

解放战争时期肖华到东北地区工作,先后担任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四野第十三兵团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肖华又相继担任空军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兰州军区政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1955年,肖华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一年他才39岁,是所有开国上将中年龄最小的一位。1985年肖华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韩先楚将军是湖北红安人,1927年黄麻暴动时参加了家乡的农民协会,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斗争时期,韩先楚作战英勇,逐渐成长为一员骁将,也成为了徐海东的爱将。到1936年他已是红78师师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先楚将军

抗战时期,韩先楚先后担任八路军115师344旅688团副团长、新3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韩先楚也到东北地区作战,不过开始他都是担任副职,但是这并不影响他指挥作战,在东北他更是赢得了“旋风司令”的称号。

新中国成立后,韩先楚先是趁机解放了海南岛,后又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相继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都没有受到影响。

1955年韩先楚被授予上将军衔,1986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3岁。

3、三老萧克上将傅钟上将和周士第上将

之所以将萧克、傅钟和周士第三位上将称为“三老”是因为三位将军中萧克上将资历深,傅钟上将党内资格老,周士第上将成名早。

很多人说萧克上将被授予上将明显是偏低了,这是因为当初跟他同级的不是元帅就是大将,所以很多人为他鸣不平。的确萧克上将在红军和抗战时期资历很深。

自1925年参加革命后,萧克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和长征。红军时期萧克担任过红六军团军团长(1934年)和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1936年),当时的总指挥贺龙在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克将军

抗战时期,萧克担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与贺龙、关向应等人一同创建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之后又担任冀热察挺进军司令、晋察冀军区副司令。解放战争时期,萧克又相继担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四野第一参谋长等职。

1955年萧克被授予上将军衔,以他曾经的资历以及被授予的军衔,很多人自然会为他鸣不平了。因此军中资历较深,所以堪称“三老”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萧克上将非常高寿,2008年以101岁的高龄寿终正寝。

傅钟上将在开国上将中名声不显,不过他的党内资历非常深,他在1921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比十大元帅十大将的入党时间还要早。之后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他相继担任过支部书记、总支部局副书记、师政委、方面军政治部副主任、边区省委书记、大学政治部主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傅钟将军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直到1982年,傅钟担任了33年的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长期参与领导全军的政治思想特别是宣传、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1955年傅钟被授予上将军衔,1989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9岁。

在众多的开国上将中,论党内资历没有一个人能够超过傅钟,所以以他的党内资历也可以位列“三老”之一。

周士第将军在军中的资历也非常深,他是黄埔一期生,与徐向前元帅和陈赓大将是同学,毕业后参与组建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后来又担任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1927年南昌起义时他已是第25师师长,后来的元帅林彪和大将粟裕还都是低级军官。

不过南昌起义之后,周士第曾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红军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耀眼”的履历,直到1936年出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士第将军

抗战时期,周士第出任八路军第120师参谋长、晋西北军区参谋长、晋绥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又相继担任华北野战军第1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又担任防空军司令员、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外训练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79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周士第将军在大革命时期的资历是非常深的,超出了很多元帅和大将,因此也位于“三老”之一。

4、四绝之洪学智、李克农、邓华、杨得志上将

洪学智上将是我军一位军政双优的战将,红军时期他就是红四方面军的一员优秀战将,多次受到方面军总部的表扬,抗战时期他又先后在八路军和新四军任职,解放战争时期奔赴东北,指挥所属部队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了天涯海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学智将军

新中国成立后,洪学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协助彭总指挥了前五次战役,后来他又兼任志愿军后勤司令员,有力的保障了志愿军的后勤供应,回国后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然而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洪学智受到彭总的牵连,被下放到吉林工作。

1977年洪学智重回部队,后来再次担任总后勤部部长,八十年代又升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1988年再次被授予上将军衔,他是我军唯一的一个“六星上将”。2006年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李克农上将在57位开国上将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其他的将军们都是在军队任职,只有李克农将军在后方搞情报工作,在几十年的情报生涯中他立下了卓越的功勋,是我党我军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1955年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不过将军去世的较早,1962年因脑软化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终年63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克农将军

按战功论,邓华将军在57位上将中绝对属于佼佼者,他属于后来居上者,在红军时期和抗战时期他的战功似乎不如很多将军,但是从解放战争开始,他在我军中开始脱颖而出,解放战争后期他已是四野第15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他先是组织指挥了海南岛战役,后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担任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协助彭老总指挥了前五次战役,后来邓华更是担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成为唯一一个指挥过百万大军的开国上将。

回国后邓华担任了沈阳军区第一任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受到彭老总的牵连被下放到四川劳动,复出后已不复当年,1980年在上海逝世,享年7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华将军

杨得志将军也是我军的一员优秀战将,而且他在57位开国上将中取得的成就也非常高。自红军开始,杨得志就开始崭露头角,他先后担任过红2师师长、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团长、344旅代旅长、第19兵团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也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出任济南军区司令员,后来他又担任过武汉军区司令员和昆明军区司令员,在大军区司令员任上干了25年,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司令员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得志将军

1979年,杨得志指挥了云南方向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次年接替邓公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并且一干就是7年,是任职时间最长的开国将帅。1994年将军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小结:

上述10位将军是我军中优秀的开国将军,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借用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中的人物与他们做了一个类比,也是希望我们现在的人多了解一下先辈们的事迹,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