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第十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本届颁奖活动共表彰12个国家的15位获奖者,包括6位翻译家、4位出版家和5位作家。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由中国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是中国出版业面向海外的最高奖项,主要表彰向海外介绍当代中国、推广中国出版物及相关文化产品,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及外裔中国籍翻译家、出版家和作家。该奖项于2005年设立,已举办十六届,表彰了62个国家的188位获奖人。

第十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获奖人

翻译家

01

阿卜杜勒·阿齐兹·哈姆迪

(埃及)

Abdel Aziz Hamdy

Abdelaziz Ahmed

Elnagga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埃及爱资哈尔大学中文系主任,埃及高级文化理事会翻译委员会委员。译作涉及领域广泛,积极推动中文教学与传播。主要译作有《中国思想发展史》《中国文化要略》《唐代诗选》以及《活着》《原野》。

02

白嘉琳

(德国)

Karin Betz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德国汉学家、德国汉学协会成员、德国文学翻译协会理事会成员,重视将文化艺术体验融入文学翻译过程中,以保持新鲜生动的文学语言,为读者带来流畅丰富的阅读体验。翻译代表作有《黄金时代》《檀香刑》《解密》。

03

拉格纳尔·鲍德松

(冰岛)

Ragnar Baldursso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任冰岛驻华大使馆公使参赞、副馆长。长期从事中冰翻译,译文忠实于原文,准确鲜活,易于理解和表达。深入研究中国,向冰岛和其他国家人民讲述中国故事。主要译作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冰岛文版,以及《论语》《道德经》。

04

傅雪莲

(意大利)

Silvia Pozz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大利米兰比可卡大学教授,《人民文学》意大利版杂志《汉字》责任主编。专注于当代文学及其翻译,涉猎广泛,译著作品获得众多国际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认可。主要译作有《兄弟》《第七天》《文城》《三重门》。

05

吴秀卿

(韩国)

Sookyung Oh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任韩国汉阳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东亚文化研究所所长,韩国中国语文学会会长。多年钻研中国戏剧及中韩戏剧文化比较研究,出版中韩文著作、论文、剧本翻译共150余部。主要译作有《中国古代剧场史》《雷雨》《茶馆》。

06

穆凤玲

(俄罗斯)

Olga Migunov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中国与亚太地区研究中心科学主管,俄中友好协会圣彼得堡分会副主席。精通中俄互译,译文精准优美,积极推动中俄出版界、学界的交流合作,为俄罗斯读者了解中国、感知中国做出重要贡献。主要译作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以及《晚唱》《最慢的是活着》等文学作品。

出版家

07

贝特利特·于梅尔

(阿尔巴尼亚)

Petrit Ymer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尔巴尼亚知识出版社社长,阿尔巴尼亚出版商协会主席。长期致力于促进中阿出版合作和文化交流,推动中阿经典著作互译计划。出版作品有《红楼梦》《中国历史十五讲》《中国传统文化》。

08

索尼娅·布雷斯勒

(法国)

Sonia Jeanne Bressler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丝路出版社社长及创始人,曾数十次前往新疆、西藏、甘肃少数民族地区考察访问,出版发行60余部横跨不同文化和学科背景的图书。2020年推出的《维吾尔族假新闻的终结》,通过大量事实有力回击了关于新疆的不实言论。出版作品有《法国与中国六十年外交关系》《发现西藏》《新疆——丝绸之路上一千零一个奇观》。

09

内山籬

(日本)

Magaki Uchiyam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百年老店内山书店董事长、第三代经营者,秉承“以书肆为津梁,期文化之交互”的店训,带领内山书店引进出版了《宝林传译注》《现代中国语基础》等中国图书,是中日两国民间友好的桥梁纽带,每年在日本发行中国书报刊十余万册(份)。

10

戴扬·帕皮奇

(塞尔维亚)

Dejan Papi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塞尔维亚出版商和书商协会创办人、主席,拉古纳出版社社长,组织多场中塞作家、出版人交流活动,积极推介中国印刷,在当地掀起中国热。出版作品有《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蛙》。

作家

11

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

(西班牙)

José Luis Centella Gomez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班牙作家,西班牙共产党主席、欧洲左翼党副主席。长年笔耕不辍,在西班牙媒体撰文介绍中国内外政策,著有《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等,帮助西欧地区民众了解中国。推动成立西班牙“新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促进西班牙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加强与中国合作。

12

皮埃尔·皮卡尔

(法国)

Pierre Picquart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作家,当代中国国际发展和研究中心创始人兼前任主席。先后到访中国50余次,从知华、爱华、友华的法国人视角讲好中国故事,著有《20年后的中国和世界》《“丝绸之路”的复兴》。

13

卜松山

(德国)

Karl-Heinz Pohl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任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特里尔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深入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美学,推动中西跨文化交流,提倡“把陌生文化当作一面镜子”,与中国进行平等的跨文化对话。著有《中国美学与文学理论》《全球化语境里的中国思想—中西哲学方法的对话》《与中国作跨文化对话》。

14

安乐哲

(美国)

Roger Thomas Ame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夏威夷大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人文讲席教授,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创立中西方思想文化结构性比较阐释方法。曾担任《东西方哲学》主编,创建《国际中国书评》杂志。著有《经典儒学核心概念》《儒家角色伦理:21世纪道德视野》《孔子与杜威:跨时空的镜鉴》。

15

宇文所安

(美国)

Stephen Owe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詹姆斯·布莱恩特·柯南德荣休教授,长期致力于系统翻译介绍中华人文经典,提倡文本细读,中西比较,是《剑桥中国文学史》主编之一,为推动中西学术对话与发展搭建起沟通合作的桥梁。著有《初唐诗》《盛唐诗》《晚唐诗》《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 | 贾潇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