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微短剧行业在爆火之后经历了诸多整改变化。6月初,国家广电总局针对微短剧的管理新规正式实施生效。随着微短剧全面进入备案审核,行业已经迎来了“2.0时代”。近日,南都记者前往横店,深入体验竖屏短剧剧组生活,近距离对话一线从业者,与他们共同探讨了“2.0时代”下竖屏短剧的变与不变。此外针对最新颁布的政策,记者也与业内人士进行了梳理和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业现状

快节奏高强度,卷疯了!

自微短剧爆火以来,各方纷纷下场、入局,激烈的竞争让行业迅速“内卷”起来。“拼命”是南都记者在亲历剧组一线生活时最直观和强烈的感受——一部竖屏短剧的制作周期最多不超过一周,剧组的所有工作人员几乎是不分昼夜的拍摄,全身心投入在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中,几乎没有睡觉和休息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中旬,记者来到横店,“驻扎”进一个古装微短剧剧组体验剧组生活,整部剧的拍摄时间为期七天。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当时在横店景区内备案拍摄的短剧剧组仅约十个不到,而在去年竖屏短剧刚刚爆火时,短剧剧组数量最多可达两百个左右。

横店的微短剧剧组数量骤减,一方面是因为各地政府积极鼓励、吸引微短剧剧组去取景拍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如今的剧组都在追求精品、“疯卷”质量。以记者所在的剧组为例,整个剧组的人数大约在100人不到,古装戏中有不少抬轿子、吊威亚、需要航拍的大场面。剧组共有三台摄影机器,摄影、灯光、服道化等团队配置和专业化程度都与大部分横屏网剧相差无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短剧制作团队的配置和专业化程度跟大部分横屏网剧相差无异。

导演对与画面镜头、演员演技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剧组刚一开拍,在剧中饰演女一号的演员就连续工作了超过30个小时,男主演则连续工作超过26个小时,期间几乎没合眼睡觉,但他们仍然没有按计划完成拍摄进度。

拍摄进度延迟,预算也可能超支,制片人与平台方着急地前来沟通,但导演对内容质量也有着自己的坚持——生产进度与内容质量的矛盾是当下不少微短剧剧组正在面临的难题,最后的解决办法,只有不睡觉。高强度的工作下,演员们的疲惫肉眼可见,困到在片场随便找张椅子就能躺下睡着。

在剧组拍摄的间隙,南都记者与多位微短剧从业者探讨了当前行业的变化,一个共同的认识是,随着备案审查新规的来临、互联网巨头及传统影视行业头部创作者的下场,“微短剧2.0”时代已经来了。如今的行业不再是谁都能吃到红利的风口,拼的是认知、胆量和策略。在大浪淘沙中,一部分人会离开,但也有一部分人将会一直存在。

新规来了

全面进入备案时代

6月1日,国家广电总局针对微短剧的管理新规正式实施生效。新规要求落实行业监管责任、属地管理责任、平台主体责任,对微短剧实行“分类分层审核”,按照30万元和100万元两大投资额门槛,微短剧划分为三个类型,经不同的途径备案审核:总投资额1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微短剧”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备案公示管理;总投资额度在30万元(含)至100万元之间且非重点推荐的“普通微短剧”由省级广电部门进行规划备案审核和完成片审查;总投资额低于30万元且非重点推荐的“其他微短剧”由播出或为其引流、推送的网络视听平台履行内容管理的职责,负责内容审核把关与版权核定。此外,新规还强调未经审核且备案的微短剧不得上网传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新规意味着微短剧全面进入备案时代,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无数业内人所预见和期待的关键一步。去年,在部分微短剧整改下架时,就有业内人向记者提到仍然会有相关题材的作品抱着“赌一把”的心态钻空子上线,“看什么时候被抓到,有可能上个两三天给你下架,也有可能上架第一天就给你下掉了,但他们就赌这一天跑的量。”当时她就预测,行业若要规范化,势必会迎来全面备案审核,“小程序剧暂时还不要(备案),但后面肯定要了,已经有相关政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院冷凇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微短剧不是法外之地,不等于无底线、无节操的低劣之作,它作为一个新的、受群众喜爱的网络视听形式,还是要通过省市、总局走报备程序。”

针对此次的行业新规,微信、抖音、快手三大平台已相继公布备案细则。微信表示,2024年5月27日起,针对制作成本在30万元以下的微短剧,开发者需上传《成本配置比例情况报告》,剧目经平台审核后由平台下发备案号(备案号仅适用于微信小程序平台);快手公告称,平台将对6月1日起,在平台经营微短剧作品进行审核,无备案号或审核不通过、因内容违规被平台下线处置的作品,不得在平台进行经营宣传。开发者不得采用技术手段躲避/对抗相关要求,否则将根据问题严重性,最高采取封禁小程序的方式进行处理;抖音则发布通知,5月30日前所有已上线播出的短剧需按照模板准备材料,平台在5月17日和5月23日开放上传入口。6月1日起新上线的短剧,上传抖音平台时需填写以下材料,包括成本配置比例情况报告表和片酬承诺书,将材料上传到抖音后再由平台统一向省级广电备案。

在审核备案的机制落实后,如果有作品出现问题,责任将会具体追问到相关平台与制作方,其将受到相应的处罚。6月6日,微短剧的头部企业嘉兴九州文化就公司发行的微短剧《大佬,你女儿被婆婆家欺负惨了》(以下简称《大佬》)存在内容违规问题发布整改情况公告。九州文化称,《大佬》系由第三方苏州鲲梦文化制作,九州负责发行,因流程管控、内容审核、主编管理等环节存在疏漏,导致该剧未经严格审查便被纳入公司剧库,最终在各大平台上线,引发不良社会反响。

目前,九州文化已对《大佬》进行全网下架并永久封存,确保其不会继续传播。同时,公司对内容审核的主要负责人员进行了辞退处理,替换相关审核组人员,并对整个审核团队进行重组。自6月5日起,九州文化将暂停一周剧集上新,并进行全面、彻底的内容自查工作。而该剧制作方苏州鲲梦文化则被九州文化列为不良合作伙伴,纳入公司黑名单,今后将不再与其开展任何业务往来。

“2.0时代”来临

新趋势新变化有哪些?

“(现在)啥也糊弄不了”,一位制片人提到,当前的微短剧在内容的精良程度上相比去年有了显著的提升,“(古装剧里)都有打戏的,是标配”。项目制作成本也随之大幅上升,“比如之前一个古装戏的成本在60万元左右,今年得要80万元了” 。

此外,内容的升级还体现在主创人员的专业化程度更高,制作团队的配置越发接近横屏影视作品,在演员的甄选上也越发尊重内容、忠于剧本和角色,而非迷信流量数据。“演员的变化特别大,去年特别追求爆款演员,今年也是按人物来(选角)了,这个演员贴近剧本人物就合适,不一定非得要爆款演员。”

行业的另一个显著变化是,传统影视行业的创作者正在逐步地下沉至竖屏短剧赛道。去年,演员杨蓉就主演了柠萌影视出品的抖音爆款短剧《二十九》。今年,知名演员、导演下场拍摄微短剧的消息接踵而至。6月2日,周星驰出品、易小星监制的短剧《金猪玉叶》在抖音首播;6月3日,演员李若彤监制并主演的抖音短剧《午后玫瑰》在青岛开机。此外,还有王晶、李力持、李彩桦等一批香港导演、演员均陆续进军短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员杨蓉主演了柠萌影视出品的抖音爆款短剧《二十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猪玉叶》是周星驰出品、易小星监制的。

值得关注的变化还有微短剧与文旅的频繁联动合作。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计划提出,2024年要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随着微短剧的热播而“出圈”,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计划发布后,全国广电行业扎实推进“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工作。

一名制片人在谈到微短剧行业前景时,向南都记者表达了乐观态度,其中就提到了微短剧与文旅的合作机遇。“我坚定地认为这个市场非常庞大,前景非常好。现在国家广电总局出了一个计划叫‘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就是通过微短剧的形式方式来宣传各地的旅游美景,带动旅游、刺激内需。国家都非常看好这个市场,所以这个市场将来不可能会消失。你看王晶前辈、周星驰前辈陆陆续续都在进入这个行业。我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一线明星、大腕下沉到我们短剧市场。”

在行业发生巨变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市场的底层逻辑保持不变。有二十年影视行业从业经历的资深制片人赵阳认为未来微短剧的用户规模不会再暴发式增长,而制作成本的上限也会保持在100万左右。“因为是后端决定前端,任何的影视作品都需要反推他的受众用户,竖屏(短剧)这个东西跟网大不一样,网大是可以培养白领作为受众用户的,但短剧的观看用户依然是下沉市场。”

他提到,竖屏短剧的核心受众并不会暴增,“正经的那些愿意充钱消费的用户就那1000多万、2000万。”消费市场的上限,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微短剧在制作层面上不会继续无止境地“卷”下去,要抓住受众、吸引用户,归根结底关键在于“把故事讲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不少业内人士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提到,当前的微短剧行业中还存在着不少“坑”。一位平台方制片人就谈到,当下的微短剧行业中,只要某个剧情梗或人物设定火了,就会出现大量雷同的作品出现,有些作品甚至还未上线,就有别的平台在“洗剧本”,“这就涉及一个平台泄密的问题”。

除了剧本的原创性,小程序剧平台的播放数据不透明的问题也有待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有相关从业者曾向记者介绍小程序剧的商业模式:“大部分合作模式是IP在(小程序)平台手上,平台给钱让制作公司来拍,然后给他们一些利润的分成,比如说票房收入的1%-6%。但其实一部剧到底能赚多少利润,包括一部剧会花多少钱去投流,这个数据在平台手上,只有平台的人知道。”某制片人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我们也拿不到(小程序平台上的)真实数据,希望监管部门可以重视一下信息不公开的问题。”

随着备案新规的到来,明确的机制、严厉的处罚,都在向行业敲响警钟,微短剧正在全面规范化。一位从业者在被问及此次新规对行业的影响时这样告诉南都记者:“现在下结论,有点早,需要一个时间阶段。毕竟现在很多是存量,老剧为主。”在备案审核机制完善以后,微短剧行业究竟还会迎来哪些改变和转型?答案尚未有定论,南都记者将会在未来持续跟进观察。

采写:南都记者 朱雯怡 邵欣

摄影:南都记者 邵欣(剧照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