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8年)》,提出要激励担当造福人民,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各级领导干部是各项政策的制定者,也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管理者、推动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身作则、立身为旗,以优良作风作答何以政绩。

一要怀正心。“夫政者,正也。”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持“正”以恒,保持思想纯正,才能以正率众,这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倘若思想上存了妄思、滋生邪念,就如人的脊梁歪垮,站不直、行不直,就会迷失方向、动摇意志。“政”从“正”来,“正心”必须“正向”,朝着同一个方向凝心聚力,不为浮华动其心,不因名利障其目,始终把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放在心中,涵养“虚怀若谷,兼济天下”的气魄,提高政治站位、坚守职责定位、保持赶考定力。心有所向,行有所动。

二要立公心。领导干部要加强自觉的、严格的自我修炼,把“正心”作为终身任务,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检视思想言行,刀刃向内、反躬自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要立志做大事,牢记权力本质,正确运用权力,为民用权、公正无私,任何时候都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带动干部同频共振,形成“磁场效应”。要坚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迈开步子、深入一线,多做“针头线脑”的小事,多做“雪中送炭”的暖事,多做“锦上添花”的好事,既顾当前亦思长远,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干实事谋幸福。

三要勇扛责。一切宏伟蓝图,只有在担当作为中才能落地。领导干部肩负着为党分忧、为民造福的政治使命,肩负着统筹发展、改革攻坚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履职使命,勇扛责就是要把握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全局添彩、为人民谋利。当前,风险挑战愈加严峻、环境形势愈显复杂,领导干部要心怀“国之大者”,洞悉形势、认识规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整体把握发展目标,系统谋划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举措,增强风险意识、斗争意识,保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韧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抓实抓细抓落地。(李星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