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至关重要,而鞋子作为他们探索世界的“伙伴”,其选择也不可马虎大意。尤其在宝宝还蹒跚学步的年纪,如果选的鞋子不对,那么不仅影响孩子的舒适度,还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足踝健康和步态。然而,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童鞋,很多家长可能会感到困惑。如何科学地为孩子挑到合适的鞋子呢?

学步鞋可以参考《小脚丫大健康:家长必读》科普书

近期,在“529爱足日”来临之际,国内第一本儿童足踝健康科普书——《小脚丫大健康:家长必读》新书发布会在上海复旦大学图书馆医科馆举行,该发布会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江博士健康鞋主办,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出版社协办。本书由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组编、复旦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陈世益教授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戈允申教授主编、江博士健康鞋等共同编写,旨在为大众科普足踝健康知识。

据了解,该书凝结了来自运动医学、骨科、生物力学、运动康复、制鞋等领域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全书共有五章,分别科普了足踝的构造和生长发育过程、足踝发育可能会引起的问题、儿童足踝常见的运动损伤和预防、如何选择合适的鞋子、运动方法和放松等内容,其中第四章【支招 如何选择合适的鞋子】中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足部情况、不同场景给孩子挑选合适的鞋子,以更好地保护他们足踝。同时,本章的最后还收集了家长容易遇到的各种选鞋疑问,比如“刚学走路的孩子可以不穿鞋吗?”“鞋子是越软越好吗?”“可以给孩子穿二手鞋吗?”等,为家长给儿童选鞋提供新思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孩子选学步鞋,要参考孩子步态特点

对于家长们关心的选学步鞋问题,书中提到不同的学步时期有不同的步态特点,且对鞋子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选学步鞋要看学步需求。

对于爬行期至学步初期(8~15月龄)的儿童来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爬行锻炼后,大多数宝宝都开始尝试扶着东西站起来,开始有意识地迈步学走,但是他们此时腿部的力量还不够、身体控制能力不协调、稳定性也不够好,在环境安全的室内建议多光脚学步,这样有利于增加足底抓地感,培养和锻炼协调能力。如果去到室外,可为孩子选择鞋底超薄的步前鞋,在保护小脚丫的同时也能有利于足底感知地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学步期(16 月龄~3 岁)的儿童来说,他们开始不借助外物站立,并开始蹒跚迈步,但仍摇摇摆摆,还不能独立走稳。这时需要家长做好引导和保护,建议选择前脚掌易曲折的学步鞋,帮助孩子起步更轻松,提升他们走路的自信感,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正确步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孩子进入稳步期(2~4 岁),他们走路稳定性变得更好了,日常运动量也越来越大,但骨骼、肌肉、关节等仍处于发育阶段。这时选鞋,保护好足部是关键。其中鞋子后跟杯要选加硬且有弹性的,从而稳定后跟骨,控制后跟外翻程度;鞋垫建议选择全接触鞋垫,以平均分散足底压力;而且鞋子宽度需要适合孩子足型,给脚丫发育提供舒适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4~13岁的儿童,他们的足部骨骼快速生长,可塑性强,足弓也开始逐渐显现,建议定期对足部进行检查,了解足部的发育情况,并根据不同的足部情况选择具有保护功能的鞋垫和鞋子。

江博士健康鞋分段设计,呵护儿童足部健康成长

作为《小脚丫大健康:家长必读》一书的编写者之一,江博士健康鞋坚持健康、专业的产品设计理念,根据不同年龄、不同足部情况人群的足部健康需求,研发了覆盖全年龄段的系列健康鞋及护足产品,已成为了数千万家长的放心之选。

对于0-4岁处于学步鞋的孩子,江博士健康鞋设计有“BB学步123”系列学步鞋,分为婴儿步前鞋(适合约8-15月龄爬行期至学步初期的宝宝)、幼儿学步鞋(适合约16月龄-3岁学步期的宝宝)、幼儿稳步鞋(适合约2岁-4岁稳步期的宝宝)三大类。其中,婴儿步前鞋有超薄的鞋底,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感知地面,培养足底抓地感,锻炼平衡力;幼儿学步鞋有前足易曲折设计,能够帮助宝宝更好起步,培养正确步态;幼儿稳步鞋则不仅有契合足型的全接触鞋垫,还有加硬后跟杯和舒适的前围,呵护宝宝足部健康发育。

此外,对于4岁及29码以上儿童,江博士健康鞋免费提供“验脚配垫”服务,能根据不同足部情况匹配合适的鞋垫,舒缓足部疲劳,减少踝关节过份摆动、降低足踝扭伤几率,有助于足部健康发育。同时,鞋子款式众多,包括日常运动鞋、礼仪鞋、全接触凉鞋、少儿综训鞋、少儿篮球训练鞋、少儿足球训练鞋等,能满足孩子各种场景的穿鞋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小脚丫大健康:家长必读》一书的发布,广大家长们又迎来了一本实用的育儿宝典。这本书不仅为家长们提供了权威的选鞋建议,还帮助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关爱孩子的足部健康。希望家长都能认真阅读这本书,为孩子挑选合适的鞋子,打好基础,让他们的“小脚丫”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