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百团大战给日军交通运输线造成了重大影响,敌人针对彭德怀和刘伯承等人领导的八路军,开始密谋报复。

日军通过侦查,知道了八路军总部就在辽县,迅速集结军队,向我军总部袭来。

参谋长左权很快接到了日军即将进犯辽县的情报,上面显示,敌人集结了大量兵力,做了充分准备,将会从西南两个方向围过来,企图炸毁我军总部。

左权立即将情报上报,事情危急,彭德怀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议过后决定向东突围。在总部的战士大部分都是文秘人员,仓库里有不少重要武器,所以撤离的行动比较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了两天,我军才撤退到了十字岭一带。日军的飞机重现在空中,彭德怀与左权这两个老搭档想法一致,当机立断分兵突围。在突围的过程中,左权为了掩护部队,不幸被敌人的炮弹片击中了头部,倒在了血泊中。

左权将军是我军在抗战中牺牲级别最高的将领,牺牲那一年,年仅37岁。这位正义的抗日将军死后却被毫无人性的日军挖开坟墓,对他的遗体加以侮辱。

彭德怀得知后,含泪发誓,一定要为左权将军报仇雪恨!让他们血债血偿!

彭德怀成立暗杀小组,秘密混入日军,找到杀害和侮辱左权的敌人,将他们的头颅割下挂在城墙之上。后人为了纪念左权,将辽县改名为左权县。

1958年,有不少人开始搞个人主义,想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个城市。这件事被毛主席知道后,下达指示:任何人都不许擅自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一个城市,左权县保留。

有不少人会好奇,如果左权没有牺牲,1955年他会被授予什么军衔?

左权牺牲后,彭德怀为他复仇,毛泽东为他立下一条规矩至今都没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左权的影响力。

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铁血英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如果左权没有牺牲,55年会被授予什么军衔?

左权19岁就进入了黄埔军校,和徐向前、陈赓等人是同学。左权相比他们,毕业后去了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是我党少有的高材生。

现在的人提起左权,都会感到遗憾,如果不是英年早逝,1955年说不定可以评上元帅。

左权的确为革命贡献巨大,但是能排上元帅这一说法靠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征时期,红一军团军团长为林彪,政委是聂荣臻,之后都成为了开国元帅。左权最高的职务是军团参谋长,在左权之前的军团参谋长陈奇涵,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奇涵的起点比左权高一些,是黄埔军校的教官,解放时期是东北军区的参谋长。和左权同一时期团参谋长李达,在1955年也被授予上将军衔。这一时期,左权的位置还没有达到元帅级别的高度。

抗日时期,左权担任最高的职位是八路军副参谋长。“参谋长”在建国前的军列中,地位不是很高。在解放时期的参谋长,1955年最高被授予了上将,比如刘亚楼、李达和萧克。野战军的参谋长,甚至还有两名中将。

叶剑英在抗日时期,担任过八路军正参谋长,在十大元帅中排名第十。左权在抗日时期是副参谋长,所以他当选元帅还差一点。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成立后,里面共有11位军委成员,没有左权。新中国成立后,基本都是元帅级别的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们认为左权如果没有牺牲应该当选元帅,其实是在表达对左权个人的悼念。左权的资历和地位都在叶剑英之下,如果没有牺牲,可能是授予大将或者上将。

左权对于我军来说还是十分重要的,当时八路军掌控了半个中国战场。总指挥部里很忙,其中最为繁忙的当属左权,一些重大的事情是由朱德、彭总决定的,其他的工作都是左权来处理。

著名作家刘白羽曾经感慨道:“左权的军事才能、军事理论储备和作战经验等都是相当不错的,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年少有为

左权出生于1905年3月15日,湖南省醴陵人。左权原名为左纪权,家中较为贫苦,父母都是农民。

左权长到一岁时,父亲因病不治而亡,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家中的顶梁柱突然倒了,让原本就贫困的家境更加艰难。

母亲一人撑起这个家,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左权很小的时候就懂得给母亲分担家务,也会帮着母亲做一些杂活,如捡柴、烧火、扫地等。这段记忆对左权来说,十分艰苦,经常吃不饱饭。

左权到了8岁时,村子里的私塾先生与左权进行了几句交谈,先生感到左权聪明伶俐,读书后必成大器。先生不忍看左权被埋没,于是亲自来到左权家中,说服左权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也十分为难,试问天下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能成大器呢?母亲无奈,说家中拿不出学费。老先生站在左权家门口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决定,只要左权来私塾读书就行,他分文不取。

左权才开始启蒙,他果然如老先生所说,是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很多知识一点就通。左权在老先生的影响下,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左权从老先生的私塾顺利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小学。

小学的学费,左权母亲无力为继。左权为了能继续读书,每天上山砍柴卖钱。到了开学的日子,老先生给了一些补助。

左权在小学期间,因为交不上学费,断断续续辍学复学,艰难地念完了小学。

1915年,袁世凯卖国求荣,与日本签订了“二十一条”,引起了全体中国人的愤怒。中国各界人士作出激烈表示:“与其逐条承认,毋宁与之一战而亡!”

这时的左权虽然只是一个小学生,但是小小的身体里却有一颗炙热的爱国之心,他比同龄人有着更浓烈的家国情怀。左权对袁世凯十分痛恨,在横幅上写下“勿忘国耻”四个大字。左权组织同学一起在村子里游行,高喊:“勿忘国耻!打倒卖国贼!”

左权的三次求学之路

左权在17岁的时候,考进了当地最好的中学。左权在学校里刻苦学习,深得老师们的喜爱。左权对中国有了更为清楚的认知,知道了想要改变中国落后的状况,就必须推翻封建主义,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权中学顺利毕业,乡里邻居都来到左权家中,恭喜母亲,左权读完了书,可以在当地找一个好差事,其中还有邻居想将自己的女儿介绍给左权。

左权却不顾母亲的反对,做了一个让邻居不解的举动——前往广州求学。

1923年冬,孙中山大元帅府的军政部部长程潜派人来到了左权家乡,贴出了招收大本营陆军讲武堂学校的学生。程潜在湖南招收了不少报考官,其中就有左权的表兄李明灏。

左权与李明灏有私交,左权通过表兄知道了陆军讲武堂学校的重要性。左权不顾家人的反对,决定去试一试。年少的学习经历让左权有知识基础,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口试,最后也通过了招生考试。

1924年3月,左权等录取的学生从长沙出发乘船到达了广州。

这一年,左权刚满19岁,他将在这里迎来全新的人生。左权曾经对同学说道:“可能因为我是农民的孩子,所以我非常清楚农民在地主豪绅压迫下是怎样生活的。”

同年,孙中山带兵北伐,动员了黄埔军校的学生。左权所在的陆军讲武堂学校,也参加了这次北伐战争。左权加入其中,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校读书的陈赓率先转入黄埔军校,一些同学也相继退出了陆军讲武堂学校,转去黄埔军校。左权陷入了沉思,他今后的道路又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