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编辑:俞柒柒

“国际郑”又双叒叕“搞事情”了。

就在前几天,郑州发布了最新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4小时过境免签”

这意味着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单上的54个国家的公民可以免签自由出入中国。

时限为“3天或者6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项政策的落地,为无数思慕中国的游客送去了福音。

不仅推进了郑州与国际的接轨,词条“中国游”热度更是迟迟不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Tik Tok,凡是“中国游”的视频浏览量都超级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游玩归国的外国友人还患上了“回国后遗症”。

“不过瘾”“玩不够”成了他们挂在嘴边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到底有什么在吸引他们的眼球呢?

为什么来过中国的外国友人都不想走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4免签政策,是阳谋?

关于这项免签政策,其实早在2016年已经开始实施。

但是,政策最先落地的是国际大都市“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上海经济贸易发达,来往的境外人员比较密切。

开通该政策不仅方便外国友人来谈生意,也方便他们游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津冀紧随其后,富庶的“江浙沪”也不遑多让。

后来,国内越来越多地区着手落地该政策。

河南省办公室在2024年6月12日也正式公布了这项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说:这是中国政府的“阳谋”。

自从西方世界占领了制高点,就一直看不起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西方人眼里,中国是落后的,是肮脏的,是贫穷的。

对于中国的发展速度,他们一无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台湾人民也被西方思想所影响。

活在信息茧房里,固执地认为大陆人民吃不起卤蛋和榨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签政策,不仅是为了拉动国内的旅游经济。

更重要的是,为了打破西方世界的固有认知。

这的确是阳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关键是,外国友人根本就抗拒不了这波福利。

因为中国,实在是太有魅力了。

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早已超出了外国普通民众的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忆中的破房子变成了高楼大厦,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车水马龙,井然有序。

来到中国,根本不用带现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全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付账打开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支付。

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钱包被小偷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城市里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和电车,方便短途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上打出租车,随叫随到。

中国高铁,又快又稳又安全。

坐完之后,看什么车都是慢吞吞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景区游玩,线上买票,核验二维码超级方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是速度,还是便捷程度,都超乎外国人的想象。

难怪他们来了之后都不想走,回去之后都嫌弃国内的系统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食加美景,无敌王炸

博主三下巴,生活在河南。

有网友说:“两个老外本想2个月吃遍中国,结果2年还没有走出郑州的西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是因为河南美食多,关键是美景也多。

一张嘴,一个胃,根本就不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个博主每天都去探索河南的美食。

夏天的荆芥捞面条,炒面,胡辣汤,河南大烩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穿“飞鱼服”,体验古装,戏曲的花脸,社火表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中国生活的不亦乐乎,已经彻底把自己当成了河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之后,全国各地的文旅局都大展身手,卖命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有淄博烧烤,后有天水麻辣烫,哈尔滨冰雪大世界。

既有美食,又有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谁看了不得驻足观赏,大快朵颐。

别说是144小时了,288小时都不够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长城,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对美国友人登上了长城,还不忘说句:我是好汉。

看来,“不到长城非好汉”已经不止是中国人的认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父子到上海外滩游玩,被外滩的美景所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桂林山水甲天下”刻在每个中国人脑海中。

外国小哥来到桂林,也被桂林的山水美景深深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每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饮食文化各不相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大菜系,煎炸烹煮,五花八门。

比起西方单调的汉堡炸鸡,中国的美食可有意思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尔兰夫妇刚到成都,就迷上了“锅盔”,甚至表示可以吃一辈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到傍晚,小摊贩推着小车出来摆摊。

市井中的夜生活,烟火气息浓厚,小吃鲜美,吃一次就令人难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外国友人眼里,中国最大的危险就是“夜市”。

不仅会掏空钱包,还会让他们带10磅肥肉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科技和美食给外国友人带来的新鲜感之外。

中国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和众生平等观念,也是他们爱上中国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在中国,没有种族歧视。

大家不会因为肤色问题把一个人高高捧起或者狠狠踩在脚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黑人博主在中国待了3个星期,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360度的转变。

他说中国是自己去过的最好的国家。

他在中国,不会被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的社会环境是安全的。

晚上,街边美食小摊灯火通明,广场舞大妈活力满满。

根本不存在“枪杀”“街头暴力”“泼硫酸”等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游客来到中国之后,直言中国社会要比英国安全的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可以放心地夜跑,逛街。

一位在伊拉克待了9年的博主来到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吃路边摊的时候,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让他吓了一跳。

本能的恐惧让他停止了吃饭的动作。

意识到自己在中国,声音是鞭炮发出来的之后,他又安心的享用了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拉克常年都在打仗,人民都生活在惊恐和不安中。

在街边吃饭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只有在中国,他才可以完全放下戒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为什么强烈抵制Tik Tok在海外发展。

众人打开了世界的大门,认识了东方世界的美好,就不会再被西方主流媒体的洗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了解中国,越离不开中国。

越了解中国,越明白西方主流媒体是个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好饭不怕等。

中国,一个从未被挤下牌桌的国度。

她正在用独特的魅力为自己正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加油!

愿每位外国友人都能在中国玩得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献

“国际郑”再圈粉 将推进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大河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扩展至54国——国家移民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免签“朋友圈”再扩容,以“开放”搅动一江春水——极目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