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位厌学孩子的妈妈沟通,满眼的心疼,直觉妈妈太难了,不仅要为孩子厌学的事而整日操心,还要忙着工作,为了生计而强撑着。

面对孩子的厌学和对抗,妈妈一次又一次泣不成声,一次又一次在万念俱灰中又强打精神。

都说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同样作为一个妈妈,同样作为一个从孩子厌学和叛逆中爬出来上岸的经历,我懂得妈妈的境遇有多艰难,有多绝望。

记得我的孩子六年级时,整天不学习,不写作业,天天跟我吵,用最恶毒的话跟我对骂,我拿着扫帚追着他满屋子打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心情除了悲伤就是绝望,恨孩子不争气,恨自己没管好孩子。悲叹着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很好,我的孩子为什么会出问题?

难过得无法自控,甚至想带着孩子一了百了。

真的特别委屈,特别难过,特别绝望啊。可是即便再委屈,再难过,深夜还是安抚好自己去工作,早上一睁眼还得为自己打气去管孩子。

那个时候,早已忘记了关爱自己,照顾自己。穿什么,吃什么,捯饬自己,根本没有心情,有种食之无味,只剩下了麻木,只剩下了悲伤。

而自己就像“空心人”一样,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做什么都没有兴致,只有一个念头:孩子什么时候能写作业?什么时候能好好学习?什么时候能不再跟我吵了?

直到我看到了一句话:没有被爱过的妈妈,也不会爱孩子,原生家庭会代际相传。

我的眼泪哗哗而下。此时,我看见了不被爱过的自己,也终于意识到我爱孩子的方式一定是不对的,那一刻我踏上了觉醒之路。

因为在觉醒之前,我已经开始接触过不少的心理学和成长类书籍,那句话让我有了醍醐灌顶之感,我知道之所以没有把孩子教好,是因为我不够爱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以后,我开始学会关心自己和调整自己的心理地图,读了《为何爱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生命的重建》和《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读了卡巴金博士的《多舛的生命》等一系列关于觉醒,正念和原生家庭等的书籍。

至今,仍然感谢当初我接触了心理学并且一直坚持了这么多年。我的原生家庭不算好,我从小也是在颠沛流离中长大的,不懂得什么是爱,也没有得到过太多温暖与呵护。

自然,我用自己汲取到成长的方式,也同样对我的孩子,不是打就是骂,不是咆哮就是贬低与斥责。

在妈妈没有觉醒的时刻,只是用自己本能和认知范围内的教育方式来“为孩子好”。

而更可悲的是,妈妈对于孩子的苛刻与暴力,跟对自己的方式是一模一样的。

一个完美的妈妈,不仅对孩子有着高要求,对自己同样有着高要求。无法接受瑕疵,无法接受摆烂的人生,或者因为自己曾经摆烂过,就坚决不允许孩子摆烂。

换句话说,不觉醒的妈妈,要么把孩子变成自己的复刻版,当孩子偏离自己的掌控时,就会崩溃到无法接受,觉得自己是那么失败,接受不了落差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么妈妈会把孩子养育成跟自己完全相反的一面,即便妈妈有意识不要让孩子吃跟自己一样的苦,却会因为潜意识和习惯性的思路,将养育思路代代相传。

于是,妈妈们特别用尽了全力去爱孩子,自己不吃饭、不睡觉,哪怕是崩了也要逼着自己打起精神,从不来敢休息,觉得休息就是放弃了孩子。

我特别心疼妈妈们这种错误的想法,也很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妈妈说:要允许自己。允许自己休息,允许自己做不到,允许孩子做不到,允许自己在家庭教育上会犯错,也要允许自己做点喜欢的事。

妈妈的全世界,不能只有孩子,还有自己。先成为自己,先去关爱自己,孩子也会慢慢被感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妈妈太辛苦,太劳累,太崩溃时,这时根本没有心力去照顾孩子,或者照顾的方式只会让孩子和自己更痛苦,孩子更厌学。

只有当妈妈情绪平和时,只有妈妈充分得到休息时,只有妈妈开始爱自己时,对自己不那么苛责,不那么强迫,不要求那么完美时,平静和共情才会发生。

愿所有厌学孩子的家庭,愿所有身心疲惫的妈妈们,先学会爱自己,先学会爱这个世界,先学会柔和,先学会放下,才会踏上觉醒的旅途,孩子的厌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重获自驱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