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合自

.zhihu.com/question/26072763/answer/141759544

01

生在孟加拉就是地狱模式!

世界最贫困国家之一的称号不是吹的。

存在感低即影响力弱,影响力弱源于政治经济军事能力低,这三项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说白了还是穷的。

这个国家之所以发展困难,有其先天劣势:地狭人稠,物资贫乏。

上几个2014年的数据佐证一下吧(引自中信保国别报告):

1)人口1.6亿人,人口密度1100多人/平方公里(密度相当于我帝都水平,两倍于大河南);

2)登记失业率5%,16年首都达卡当地人告诉我是30%左右,网上还有说70%的,达卡马路上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人;

3)年均通胀6%左右;

如果换在某国,1/4的国民处于失业状态,天天忍受高通胀,早就暴乱了吧。

孟加拉国民还能活得好好的,不得不称赞下忍耐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孟加拉国存在感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1、地缘条件差

孟位于喜马拉雅山到印度洋的冲积平原,整个国家河流纵横交错,雨季极其泛滥,号称万河之国,旱季可用平地面积大,雨水一来全给淹了。

还有人提到,当年牛人牟其中扬言炸开喜马拉雅山豁口,引印度洋暖湿气流改变青藏高原气候,把西藏变江南的豪言。

西藏之所以气候干冷不适合农业,就是因为喜马拉雅山把暖湿气流挡在了孟加拉,结果青藏高原干,孟加拉涝,两边都不适合种粮食。

孟气候差的直观反映就是,雨季时一小半首都泡水里,飞机降落达卡就像在海里寻岛;

沿海台风肆虐,最大港口吉大港每年有一两个月不能用;

水位落差大,沿河耕地面积受限,可种粮食的时间短,沿海地域盐碱重,只好修晒盐场。

此外,孟刚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该地受印度板块向北俯冲西藏板块,拱起了喜马拉雅山,地震危险度较高。

有个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称该地域未来十年可能发生超9级地震,可能造成1.4亿人死亡!孟全国才1.7亿人!

2、基础设施差

国内主要靠公路,但得多垫高路基,因为下雨。

国际贸易靠水运,但冲击地域泥沙重,缺深水港,河流港口深度普遍较浅,走大船得清淤疏浚,这都要钱啊!

吉大港附件是孟加拉工业中心,但旱季水深只有5米,雨季则台风肆虐,又得疏浚又需要建防浪堤,所以港口拥堵严重,运力非常受限。比如中国火电厂一般是屯煤15天的量,以免遇到供应短缺,而孟加拉政府要求火电屯煤2个月。

电力设施落后,经常拉闸限电,卡住经济增长的咽喉。

3、资源贫瘠

缺各种自然资源。

我国近几十年的发展经验是,要想富先修路!要经济发展,得先把基础设施做好,降低社会分工单元的交互成本。

孟加拉泥沙很多,但好死不死居然缺石灰石,用量稍微大点就得从印度进口,但路还不好走!

4、食物种类稀缺,特别是缺肉

人类摄入蛋白质过少容易产生饥饿感,更耗主食。

缺肉是因为该国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不能吃猪肉,而猪的料肉比约是2.6:1,吃2.6公斤合格饲料可以长1公斤肉,牛羊的料肉比约7:1,而且养牛羊占土地更多,简直是自绝生路。

建议孟加拉大量推广白羽鸡养殖,就是肯德基同款,料肉比1.8:1。

5、工业基础薄弱

在工业化前期的原始资本积累道路上挣扎。

孟加拉主权信用评级BB-,国内金融体系薄弱,贷款利率超高(15年IMF数据,该国1年期贷款利率11%)。

外汇储备薄弱,常年贸易逆差,外汇来源主要靠打工者侨汇和援助救济。

腐败严重,清廉指数,在177个国家中排名136名,政府财政本来就弱,还有大笔钱进了某些人腰包。

对了,穆斯林社会不允许商业借贷,因为古兰经不允许借钱收利息。

缺乏现代借贷关系,无法有效切分投资风险,所以当地偏好股权投资的形式,有点像国内明股实债,这种形式的融资成本必然较高,增加了融资困难,社会资金利用效率偏低。

没钱就没投资,没投资就不能产业升级,不能引进新技术不能工业化,不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不能最大效率组织现有人力资源。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也是这个样子。

6、人口和潜在的马尔萨斯陷阱

马尔萨斯陷阱是说,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数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战争、霍乱等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

孟加拉人口密度世界第一,是日本的几乎3倍,是中国的8倍。

生育率接近2.5,为亚洲第一,识字率63%,主要使用孟加拉语,因此基本劳力多,但高级技工奇缺。

按说这么高密度的人口,应该跟中国一样搞计划生育的,否则土地养不活这么多人。

不过宗教不允许堕胎,穷人大约也买不起避孕套,而且南亚潮湿多雨,是蚊虫和病菌的天堂,医疗条件差。

为了让更多子女能活到成年,多生多育,是贫困地区的普遍生存法则。

本来就积贫积弱,每年的巨额救灾资金更限制了这个国家的发展。对孟加拉国来说,没有存在感不是坏事,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03

在16世纪之前,孟加拉国还是南亚最富裕的国家,经济实力强盛。

作为一个面向海洋的国家,它靠着贸易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军事实力也在南亚数一数二。

当时的孟加拉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不仅控制着孟加拉湾,还向更远的地方发起贸易和探险活动。

孟加拉出产的丝绸、棉布等商品远销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也频繁而持久。

据说,当时中国的“洋钟”一词就是来源于孟加拉语中的“Ghari”。

但是好景不长,18世纪后,欧洲的列强纷纷殖民扩张,英国将目光盯上了孟加拉这块肥肉。

1757年,英军入侵孟加拉,强迫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直接改变了孟加拉的种植结构,迫使本地人民大量种植鸦片等作物。

英国人强迫农民改种鸦片取代粮食,然后再把这些毒品输入中国,继续掠夺财富,200多年的殖民统治彻底摧毁了孟加拉的经济基础。

20世纪中叶,孟加拉终于摆脱了英国殖民者的统治。

然而,新的灾难又接踵而至。1947年印巴分治后,孟加拉被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瓜分。

巴基斯坦的统治下,孟加拉人不断遭受歧视和压迫。

巴基斯坦政府剥夺了孟加拉使用本族语言的权利,强迫孟加拉人说乌尔都语,在各级政府部门,孟加拉人很难获得重要职位。

而在经济上,巴基斯坦强行抽取孟加拉的资源,孟加拉地区变得日益贫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1971年,经过血与火的洗礼,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宣告独立。

可这个刚刚脱胎换骨的小国,却陷入了经济衰退和政治动荡的泥潭。

独立后的孟加拉国,面对的是满目疮痍的经济,联合国甚至曾将其列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为了摆脱贫困,孟加拉国政府鼓励人民生育,认为“多一个孩子,多一双劳动的手”。

于是,这个仅有14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孟加拉国,却拥有了1.7亿人口。

巨大的人口压力让这个原本就贫穷的国家雪上加霜,人口过剩导致城市基础设施严重跟不上,大量贫民无力承担正常住房,只能四处搭建简陋的棚户区。

公共厕所匮乏,大街小巷都弥漫着粪便的气味,每当遇到豪雨,这些地表的粪便就会混入水源,造成严重的痢疾等传染病,这更是增加了贫穷大众的痛苦。

另一方面,为了摆脱贫困,孟加拉国政府大量进口西方国家淘汰下来的废旧电子产品等“洋垃圾”,以获取少量金属材料。

可大量无法利用的废料也成为了新的环境污染源,这些废料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渗入土壤,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健康,每年有4万多人死于砷中毒。

首都达卡,聚居着上百万贫民,他们住在简陋的棚户区里,一场风吹雨打就能将他们的家毁掉。

这里到处都是垃圾,臭不可闻,两条主要河流布里甘加河和恒河,都被各种生活垃圾污染成了黑色。

空气中弥漫着垃圾的恶臭,大小便随处可见,卫生条件更是十分令人堪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孟加拉国的土地不宜农业,也无力发展渔业。

在达卡,有人以卖菜为生,有人以拉三轮车为生,有人以捡垃圾为生,许多人不知道以什么为生才能养活自己。

小孩子们幼时就与垃圾为伴,如果运气好的话,游泳时能碰到船上外国人给钱,就能吃上肉。

对他们来说,满目的垃圾已经习以为常,他们只想着下一顿吃什么。

对于一些穷苦的家庭来说,将未成年女儿以30美元的价格卖给老公实属常事。

尽管孟加拉国规定了法定结婚年龄,但贫困地区的居民仍然难以遵守,那些女孩的父母急需用这笔钱维持生计,而有钱人也愿意花少量金钱换取年幼的妻子。

05

最近几年,孟加拉国引进了不少外资企业,其中也有很多中国投资的工厂。

作为对“一带一路”倡议最支持的南亚国家之一,孟加拉国政府也积极鼓励外国投资。

或许在未来十年二十年,随着经济有所发展,孟加拉国会逐步关注环境治理问题。

06

真实的孟加拉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