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庄德通 刘永强

责编|郭新磊

通讯员|贾立宇

正文共3309个字,预计阅读需10分钟▼

6月6日上午,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暨延吉市综治中心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室,一场涉及土地确权方面的法律纠纷正在以线上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调解。延边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张磊通过双方当事人的陈述以及对案情的梳理,很快就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首席”专业的法律意见得到双方当事人的一致认可。

近年来,随着延边州法学会对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的不断深入探索以及基层法律服务站点建设的不断完善,这样的调解场景在州、县(区)综治中心、社区等地越来越常见。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正在融入延边州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法治社会建设的脉络之中,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服务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

“一事一专班”助力政府棚户区改造

在延边州,一些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等方面,“首席”的身影近年来处处可见。延边州探索出的由法学会按照“一事一‘首席’”“一事一专班”“一事一方案”的方式进行“派单”,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回单”反馈的工作机制,更是让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动能和生命力进一步显现。

2020年以来,延边州加大力度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致力提升延边州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然而老旧小区改造必然涉及大量居民的拆迁安置和补偿问题,一旦处理不好,极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

为此,在延边州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前期规划设计中,延吉市人民政府就向延边州法学会提出,邀请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李红广参与该项目分析。希望对“行政机关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能否采取征收补偿方式”给出专业法律意见。

为此,延边州法学会立即启动“一事一‘首席’”“一事一专班”工作机制,指派行政法方面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李红广牵头,组成专家咨询组,在精准掌握国家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背景和意义的基础上,积极与全国行政审判专家沟通,并与政府相关部门现场交流研讨,查找法律依据。

之后,李红广等专家依照行政法规的相关规定和立法精神,为保障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稳妥顺利推进,减少矛盾纠纷发生,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建议,其中包括:行政机关应当调动发挥新闻媒体等各方优势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引导,尽可能采取协商方式推进改造工作;老旧小区改造征收补偿可以城市公共设施改造为具体立项名称,严格依照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推进,补偿标准要合理且公开透明,做好评估鉴定、法律文书送达和证据保全等工作;做好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对于生活困难群众,调动行政资源和其他资源,给予适当救助和帮扶等。

在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团队的参与支持下,近几年延边州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展顺利,绝大多数居民主动配合,延边州的老旧小区改造经验也在全省推广。

强化调查研究 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

受延边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的委托,延边州法学会组建由5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组成的论证组,为《延边州地方志工作实施办法》修订提供法律咨询意见;延吉市某小区群体信访案件涉案执行人44人,标的额1726万元,纠纷达3年之久,延边州法学会指派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赵洪刚、葛巍等对该案进行研究论证,提出法律意见,现部分涉案执行人已同意息访,相关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受汪清县人民政府委托,延边州法学会组织李红广、李丽英等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为汪清县闹枝新区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近年来,延边州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品牌”可谓越擦越亮、越叫越响,在服务“四个重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延边州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延边州法学会遵循“三坚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原则,积极推进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整合各学科各领域法学专家和法律实务工作者。

延边州、县两级法学会依托综治中心、信访局、基层法律服务站建立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聘请“三官两师”(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教师)首席法律咨询专家135人,组建涉外、环境资源与能源、劳动保障等13个类别专家库,累计开展法律宣传800余次,法律服务365人次,矛盾化解44件,参与涉法涉诉案件化解27件。

2021年6月,乡村振兴促进法出台实施后,延边州法学会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收集并梳理出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法律层面亟待解决的难点、堵点问题102个,其中共性问题37个。

比如,针对农村土地违建查处问题,自然资源部门已将职权依法转移至农业农村部门,而农业农村部门因为相关档案尚未完成移交、尚未配备专业执法人员和技术装备,无法开展执法工作,形成执法“真空”地带。

又如,农户子女成年后需办理分户,公安部门执行“先有房、再落户”政策,自然资源部门执行“先落户、再建房”政策,形成“死结”,导致当事人无所适从。为此,延边州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提出“依托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对乡村治理中典型案例的分析研讨,出台相关案件的裁判指引,统一全州执法标准和裁判制度,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的发生”的建议,成为州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

“三位一体”打造社区法律服务站

延吉市进学街道新阳社区位于延吉市东部城乡接合部,现有居民4136户,常住人口6382人,大部分为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户和外来租住人口。新阳社区的综治中心,是一个多元平台的“集合体”,不仅有延边州法学会打造的社区法律服务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和法学会会员之家,还有社区法治示范阵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妇联“娘家人”服务平台、民族团结之家、科技小屋以及短视频直播孵化基地。

这是延边州“三位一体”打造社区法律服务站工作的一个缩影。

村(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主阵地,近年来,延边州法学会围绕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发挥法学会会员人才荟萃、分布广泛的优势,主动服务州委中心工作、有机融入全州政法工作大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站、法律服务站、会员之家“三位一体”建设为重点,在全州共建立780个站点。

在这些“三位一体”的社区法律服务站,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网格法学会会员相关信息和受理事项、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等都进行了公开公示。法律服务站相关负责人还会通过列席社区民情研判会、民情恳谈会等方式,为群众提供规范化、精细化、贴心化服务。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在社区法律服务站进驻,不需要日常坐班,但是社区遇到解决不了的重大疑难问题,可以直接联络,将最优质的法律服务和专家资源送到基层,实现‘小站点’也能‘办大事’的作用功能。”延边州法学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延吉市东部的东城花苑小区曾经是该市有名的“老旧破”区域,也是全州比较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该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曾引发个别行政纠纷。

居民郑某认为政府制定的补偿标准低,并怀疑给别人的补偿高,提出了远远高于补偿标准的请求,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泄不满情绪,其他极少数被征收户也因此驻足观望,犹豫不决,征收补偿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按照延边州法学会的部署,我们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全面入驻各县(区)综治中心、社区法律服务站等,因此,东城花苑所在的社区负责同志第一时间找到我反映了这一问题。”李红广介绍。

经过调研,李红广对被征收人郑某宣讲有关征收补偿政策和法律法规规定,纠正其错误理解和认识,邀请评估鉴定专业人员对评估结果解释说明。此外,李红广还协调征收部门将小区其他类似被征收户的补偿情况以及征收部门的化解方案告知郑某,并向其提供检索到的类似司法案例的处理原则和裁判结果。最终,郑某自愿与征收部门达成协议,之前提起的几个诉讼纠纷也最终一并实质化解,其他持观望态度的被征收人也陆续自动搬迁,项目在后续推进中再未引发新的争议,项目如期顺利竣工并交付使用,包括郑某在内的被征收户全部迁入新的小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介入,成功化解了一系列相关法律纠纷,曾经的“老破旧”如今已成为延吉市东部亮丽的城市一角。

“作为延边州法学会的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我们独立、客观、第三方的立场得到群众的信任,同时,我们经过研判后提出的可行性法律建议也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这充分证明了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制度的优势和效能。”李红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