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基地落成大会柔性引才渠道-万祥军|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辽宁日报 新闻中国采编网 中国新闻采编网 谋定研究·中国智库网 国研智库·中国国政研究 国情讲坛·中国国情研究 商协社团·全国工商联 经信研究·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谋定论道·中国企业家论坛 哲商对话·中国儒商大会 赢在商道·中国营销企划 健康中国·大健康医药产业网 国食药监·大健康医药产业论坛 国研政情·谋定论道-经济信息智库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 国稻种芯·药食同源-健康产业论坛 万赢信采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5月15日,朝阳·双塔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暨朝阳·双塔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基地、东北大学冶金技术创新转化中心正式落成。一期入驻8个科研团队,建设14个实验室,主攻新材料、新能源等8个领域。

基地采用“政府+大学+基地+企业”深度产学研合作模式。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经济和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政策研究室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万祥军研读表明,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技术、创业、人才、金融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从而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双塔区的落地转化,拓宽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渠道,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蓄势赋能。

校地携手 共建“两基地一中心”

5月15日,2024新冶金新能源新材料国际学术论坛暨朝阳·双塔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落成大会在朝阳市双塔区举行,本次活动由朝阳市双塔区委、区政府,朝阳市科技局,东北大学共同举办。

朝阳·双塔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暨朝阳·双塔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基地、东北大学冶金技术创新转化中心项目由朝阳市双塔区与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合作建设。项目于2023年12月正式签署协议、施工建设,选址位于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园,面积7800平方米,建有成果转化多功能厅1个、中试孵化车间8个,一期入驻8个科研团队,建设14个实验室,主攻新材料、新能源等8个领域。

成果转化多功能厅是集科技成果服务、展示、发布、交易、转化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旨在通过数字化科技展示手段和多媒体创新交互形式,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创新领域,展现朝阳市双塔区的科技创新实力、科技转化成果和产业发展布局。

构建专业化的服务体系、融入高校的技术转移体系、支撑服务师生的创新创业体系、统筹优化产研融合的空间布局体系、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多功能厅还集成了成果转化APP,这也是集科技信息和政策发布、基地入驻项目考核、大学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发布对接、科技中介推荐于一体的国内领先的成果转化软件,对加快成果转化速度、提升企业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成果中试孵化车间,一期入驻8个项目,双塔区政府按50万元额度支持。项目由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推荐,经过朝阳市科技局筛选。目前完全成熟能够产业化注册公司的项目有3个,其余5个项目也在注册公司,争取一至两年内实现产业化。

教授团队实验室是以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的14个实验室为依托的概念验证中心,致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通过先验证“概念”再转化“成果”,筛选能够解决产业实际需求的基础科研项目,通过对项目验证内容、验证目标的规划,明确项目验证内容及流程,并与后续的技术转移环节衔接,帮助研究人员和团队迈出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步”。

由朝阳市双塔区和东北大学共同打造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是双塔区深入推进科研体制、制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深度尝试。基地采用“政府+大学+基地+企业”深度产学研合作模式,为企业和创业者提供技术、创业、人才、金融等一站式综合服务,从而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在双塔区的落地转化,拓宽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渠道,把双塔区建设成为高端技术成果转化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协同创新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年来,双塔区欲发展高科技产业,却遇到人才匮乏的难题,本地没有高端人才培养渠道,没有形成人才聚集的基础条件。建设‘两基地一中心’是依托双塔区的冶金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体系及东北大学明显的技术优势,以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牵引带动。

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拓宽高端人才培育渠道,引导优质项目、人才资源、创新要素向重点产业链汇聚,形成人才聚集的基础条件,做好产才融合这篇大文章。”谈到建设“两基地一中心”的初衷,双塔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

双塔区与东北大学冶金学院深度合作,成立“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双塔区、东北大学和辖区企业的密切合作,激发基地的辐射作用,加快形成协同创新共同体。依托14个实验室,打造概念验证中心,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通过先验证“概念”再转化“成果”,筛选能够解决产业实际需求的基础科研项目,通过对项目验证内容、验证目标的规划,明确项目验证内容及流程,并与后续的技术转移环节衔接,帮助研究人员和团队迈出科技成果转化的“第一步”。

融入高校技转移体系。建立技术转移融合机制,推动成果转化融入区域和高校技术转移体系,鼓励采用成果转化专员、人员兼职、双聘双挂等形式,推动校地成果转化专业队伍强耦合。建立校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动挖掘制度,高校技术研发和区域成果转化及时介入对接,提供接力孵化服务,最终形成面向东北大学师生的揭榜挂帅和带土移植体系,建立创新联合体。

建立服务师生创新创业机制。依托校地成果转化资源,建立师生创业培训平台,组建以企业家、投资人为骨干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开发“理论+实践”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培训或讲座沙龙。校地发挥成果转化载体作用,建立信息沟通平台,采用创业合伙人、先投后股等多种灵活方式促进师生创业。

提供针对性辅导。通过科技创新中心的衔接催化,区内企业与东北大学以多种方式建立密切联系,借助智力资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整合带动区域创新资源。以成果转化基地为龙头,以东北大学科研实力特别是14个实验室、8个入驻专家团队为支撑,整合统筹区域内龙头骨干企业的产业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企业与学校合建的各类联合研发机构,构建区域创新联合体,建设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

为高校科技成果从早期挖掘到后期熟化提供专业化支撑;为百亿新材料集群、电子信息、飞航产业等提供专业化定制研发服务。

项目为要 拓展延长产业链条

朝阳·双塔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暨朝阳·双塔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基地、东北大学冶金技术创新转化中心基地所有项目将围绕双塔区新材料、新冶金等八大产业集群,有色金属、新材料等14个产业链,企业出题、基地解题,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定制化研发服务,实现成果转化和龙头企业、产业园区联动,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接续助力;

高校学科、人才优势和区域特色产业联动,区、校、企协同做强做大以成果转化为核心的环高校创新创业集聚区;上下游产业链研发端联动,吸引产业链集聚,以高科技项目为支撑,不断延长产业链条。为确保科技创新成果尽快在双塔区转化落地,推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实行公司化运营管理,双塔区先期投入完善项目必需的实验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东北大学提供技术人才、科研项目。

每个入驻基地的项目在双塔区注册成立公司,优先向区域内转让或新创办企业进行转化,进行市场化运营,公司盈利产生的税收上缴本地财政;对于特殊原因不能在区域内创办公司或在当地转化的项目,按成果评估价5%缴纳场地占用费。

目前,一期入驻项目8个。其中,朝阳市金麟铁精粉有限公司作为比亚迪汽车电池原材料的指定生产厂家,与基地“铁精粉提纯及高端永磁铁氧体预烧料技术”无缝对接后,将进一步促进产品优化升级。“多元合金共渗防腐技术”可为朝阳市多元合金铸造有限公司在高品质高锰高铝钢关键制备技术创新发展上持续助力,进一步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数据中心高效冷却技术及装备”服务于5G移动通信、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产业发展,可为高耗能产业节能50%以上,加速推进数据中心绿色化,为双塔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提供稳定的成果来源。双塔区建立评估机制。

每年两次分类对企业的中试熟化进度和水平、专利申报和获批、获得科技资金支持、成果转化和转让收入进行考核,采取“扶一批、拉一批、挤一批”的管理措施,实现“腾笼换鸟”。建立健全进出机制,对于3年内没有形成实质性转化的项目要退出基地。

计划到2025年,基地入驻科研团队达到20家,出孵企业5家。培育市级以上产学研联盟10个,建设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家,培养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至少10名,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项以上,孵化至少3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的传统企业成功转型,建成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到2030年,中试车间达到15家,实验室28个。培育市级以上产学研联盟30个,建设省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家,培养技术转移转化专业人才至少30名,引进人才100人以上,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0项以上,孵化至少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的传统企业成功转型,建成面向东北及京津冀地区的成果转化示范区。

科创基地落成大会柔性引才渠道-万祥军| 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国科院研·科技成果转化-国科院-国科院研究中心-国际科学院组织研究中心 http://www.sino-managerw.cn/v.php?info_id=13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