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工作量变得更多,除了要处理公务外,还要处理一些来自家乡亲朋好友的私事。大家都知道自从毛主席成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后,家乡的亲人便频频给他写信,希望毛主席能够帮助自己或者寻求一份体面的工作。

某天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来看望主席,他看到父亲紧皱眉头,一副十分发愁的样子。毛岸英轻轻走到父亲身边,问道:“爸爸,是发生什么事情了吗?怎么让您如此为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回头看了一眼毛岸英,长长叹了一口气,指着桌子上的信件说:“这里有三股洪流冲着我毛泽东来了!”

毛岸英听到这里十分疑惑,究竟是怎样的三股洪流能让毛主席如此生气和烦恼呢?

相信小伙伴们看到这里也一定非常疑惑,毛主席是一位很有智慧的人物,能让他如此烦恼的事情或者人是少之又少的。那么毛主席所说的“三股洪流”究竟是什么呢?

姨外婆向毛主席“讨债”

其实毛主席口中的“三股洪流”不是别的,正是他家乡的亲朋好友。第一股是文家,也就是毛主席的母家;第二股是原配妻子杨开慧的杨家和向家;第三股则是毛主席的本家,毛家。

这些亲朋好友在得知毛主席成为国家领导人后,便频频给毛主席写信,希望主席能够给自己或者孩子安排一个工作。但毛主席向来是公私分明、不会徇私的,他面对亲人的求职很是苦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英

毛岸英看到父亲坐在椅子上抽烟、眉头紧皱的样子,他的心里也是十分不好受的。毛岸英对父亲说:“爸爸,您的工作是很繁忙的,不如让我代表您回去看看,也好将这个问题彻底解决。”

毛主席想了想说:“你的工作也是很忙碌的,专门回去一趟也没有必要,这样吧,如果你出差经过的话,倒是可以回去看看。”

毛岸英点点头,将父亲的话和这件事放在心上。直到1950年的时候,毛岸英要去湖北处理一些事情,这才有时间顺道去湖南解决这件事情,巧合的是这一年刚好是毛岸英外婆向振熙的80大寿,这个时间回去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毛岸英参加外婆80大寿的时候发现宴席上少了一个人,细细看去才知道原来少的人是自己的姨外婆,也就是外婆向振熙的姐姐向振恺。

毛岸英得知姨外婆是因为生病才没能来的时候,便连忙赶到姨外婆的家中看望她。谁曾想向振恺却对他说了一句:“毛姑爷现在是大人物了,我知道这件事是很高兴的,不过如果他能将当年欠我的钱还给我,那就更好了。”

毛岸英听到这里是非常疑惑的,因为他从来不知道还发生过这件事,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0年毛主席联系了许多人,准备登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但非常可惜的是毛主席等人没有足够多的钱交给报社,让他们宣传。就在毛主席发愁的时候,向振恺出手相助,将积攒多年的100银元交给毛主席。

大家都知道100银元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最重要的是向振恺的家中本就不富裕,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只剩自己和女儿相依为命,女儿出嫁后,其丈夫也早早的去世了,因此向振恺的家中是非常困难的。

尽管向振恺的家中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困难了,但她得知毛主席遇到难事后,还是义无反顾的将自己积攒多年的银元交给毛主席,希望他能够度过难关。

这么多年过去了,向振恺一直没有向其他人提起过这件事,直到自己身体越来越差,毛岸英回乡探亲,她这才将这件事情告诉给毛岸英。

毛岸英听完事情的经过后,便向姨外婆保证:“姨外婆,我这次回乡拿的钱不够,不过您放心,等我回北京后,一定会将这件事告诉给父亲,会给您一个交代的!”

向振恺点点头,然后让女儿进屋取一样东西,当向振恺将这件东西交给毛岸英的时候,毛岸英的双眼瞬间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

原来向振恺让女儿取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当初杨开慧和毛岸英、毛岸青的合照。毛岸英多年后再次“见到”母亲,他心中的感情难以抑制。

毛岸英临走前特意来到杨开慧的墓前祭拜,这位已经28岁的大男孩一直跪在母亲的坟前不肯起来,虽然没有嚎啕大哭,但眼角也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毛岸英向外婆以及姨外婆等人告辞后,便踏上了回京之旅。毛岸英回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姨外婆的事情告诉父亲,毛主席听后沉思了一会,然后说:“确实是有这件事,这样吧,让她和向老太太住在一起,由我来供养。”

其实毛主席并不是故意不还钱的,只不过搞革命的事情有很多,新中国成立后还有许多公务要由毛主席来处理,因此有些事情他会忘记也是很正常的。

不久后向振恺搬去和向振熙居住,毛主席不仅经常关心两位老人的起居,还每个月给她们汇去100元生活费。

尽管向振熙是毛主席的岳母,尽管向振恺和毛主席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毛主席仍记挂着两位老人。两位老人对毛主席来说不仅仅是亲戚,更是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开智

杨开智寻求工作,毛主席:不要奢望

毛主席是不会为任何人徇私的,尽管对方是自己原配妻子杨开慧的亲哥哥杨开智也不行。

杨开智是杨昌济的长子,也是杨开慧的亲哥哥。杨昌济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教学的时候,毛主席、蔡和森等人经常来到他的家中读书,一来二去毛主席便和杨开智、杨开慧兄妹两个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由于毛主席是一个有抱负、有责任感的人,所以他也吸引了杨开慧的注意,不久后两人确定恋爱关系,之后便是结婚生子。

1930年杨开慧被敌人逮捕,被关押在长沙国民党陆军监狱,杨开智得知这件事后心急如焚,他多次吩咐妻子李崇德去监狱里探望妹妹,并传递消息。

杨开智本人则和母亲向振熙在南京呼吁章士钊、蔡元培等人营救杨开慧,不过非常可惜的是他们最终也没能从敌人的手下救出杨开慧。杨开慧牺牲后,杨开智强忍痛苦收殓遗体,除此之外他还要担负起照顾杨开慧孩子的责任。

毛主席从敌人的报纸上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后,立刻给杨开智写信:“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同时毛主席也在信中感谢了杨开智安葬杨开慧的遗体,以及照顾自己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春天,中共地下交通员给杨开智送来组织上的指示:为了避免敌人伤害毛岸英等人,要杨开智夫妇秘密将毛氏三兄弟平安送到上海,交给上海的同志们。

不管是对杨开慧,还是对毛岸英等人,杨开智可以说得上是毛主席的恩人了。因此建国以后,当杨开智得知毛主席成为国家领导人后,便写了一封信,希望毛主席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个厅长的职务。

原本以为杨开智对毛主席家有如此大恩,他应该会同意才对,没想到毛主席却十分强硬地拒绝了。

毛主席的信中是这样写的:“希望你能听湖南省委的安排,担任符合你能力的职务。不要有任何奢望,更不要来京,上级安排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不要让政府为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一句“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说明了自己的意思,更让人感受到毛主席铁面无私,不会为任何人徇私的性格。

也许是担心杨开智会以“毛主席大舅哥”的身份找湖南省委帮忙,于是在这一天毛主席还给湖南省委书记王首道写了一封信:“杨开智有怎样的能力,就给他安排怎样的工作,决不能对他有任何特殊!”

与此同时毛主席还让长子毛岸英给杨开智写去一封信,向他解释一下这样安排的原因。毛岸英经过深思熟虑写下一封长达3000字的信,他在信中向舅父解释了父亲为何要这样做,同时也表达毛主席和蒋介石是不同的……

经过毛主席父子苦口婆心的劝说和开导,杨开智的思想豁然开朗,放弃了想要当厅长的想法,愉快地接受湖南省委的安排。杨开智先后担任湖南省农林厅研究所主任、省茶叶公司副经理等职务,为发展湖南茶叶作了突出的贡献。

1950年毛岸英回乡省亲的时候,毛主席特意给杨开智写了一封信,希望他们夫妻两个对毛岸英到长沙后的探望、祭扫活动给予指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8年由于杨开智的身体越来越差,组织决定让他离职休养。1982年杨开智逝世,享年84岁。

拒绝表兄文运昌的求职

在众多亲戚当中,最令毛主席头疼的要数自己的表兄文运昌了。

文运昌是毛主席外婆家的大表兄,也是他少年时期的密友。文运昌不仅支持毛主席接受新思想,而且支持毛主席追求光明,投身革命。

毛主席天生好学,积极向上,除了苦读史书外,还希望找到一些新书进行阅读。文运昌知道毛主席的要求后,想方设法为他寻找书籍,推荐许多进步有益的书籍,许多令毛主席爱不释手的书籍都是文运昌推荐的,比如说《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

其中最受毛主席喜欢的要数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了,这是一本倡导民主进取精神的书籍,更是宣传了自然科学和学术文化知识,不知不觉中康有为和梁启超成为毛主席最为钦佩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6年在陕北的窑洞中,美国记者斯诺在采访毛主席的时候,他曾说过:

“我进了东山学堂,在这个学堂里有不少的进步,但是我没有心思读古文。当时我正在读表兄给我的两本书,一本是康有为的变法运动,一本是梁启超的《新民丛报》,这两本书我读过许多遍,直到可以背出来,我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也非常感谢我的表兄。”

1925年冬天毛主席抱病从上海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点燃革命的星星之火。文运昌得知表弟回家的消息后,急忙赶到韶山见毛主席。这天晚上两人在上屋场围炉烤火,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探讨革命方略,分析形势发展走向。

谁曾想就在两人聊得开心的时候,一个危险正向他们逼近。原来毛主席回韶山的事情被湖南军阀赵恒惕的部下得知,随后立刻派去一队枪兵前来围捕毛主席。

由于当时天色已晚,再加上快过年了,所以当这支枪兵走到上屋场不远处才被哨兵发现。哨兵发现后立马拿起马灯向屋内的毛主席提示,毛主席看后马上通过后门躲在密林中,这才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文运昌却不如毛主席动作迅速,他跑到清溪大塘弯附近被枪兵逮住,后经过多方营救,文运昌才获得保释。

可以说文运昌对毛主席的帮助,确确实实是帮在点子上,帮在要害处,.是他让毛主席由去米店当学徒到新学堂学知识,由谋生手段到学习革命理论,由爱国思想投身到改造中国的革命活动。

建国初期,文运昌就曾给毛主席办公厅的主任田家英写去一封信,除了这封信外,还有一张14人的名单。名单上的都是文家的老少,有毛主席的表兄弟,也有毛主席的表侄子和表嫂等人,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请毛主席为自己安排工作或者保送升学。

不久后这份名单就经周恩来总理的手转到毛主席的手中,毛主席看后十分不高兴地说:“我不管其他领导是否为自己的亲戚安排工作,但我的亲人是绝对不行的,共产党不是国民党,我们共产党是为了人民谋取幸福的,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家人!”

随后毛主席大笔一挥,在文运昌的名单上批示:“我不能给亲友介绍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运昌收到毛主席的回复后有些不高兴,之后又请文南松给毛主席写信,请求给文运昌介绍工作。毛主席小的时候经常在外婆家生活,当时和他玩的最好的便是文南松,因此文运昌才会让文南松写这封信。

然而令文运昌意外的是,毛主席并没有因为写信的人是文南松就松口,毛主席的回复还和之前一样,拒绝为文运昌安排工作。

1950年毛岸英回乡省亲,他来到文家看望文运昌等人。文运昌见来人是毛岸英,便从墙壁的包袱里取出两张照片、毛主席在1915年写给文运昌的借条以及1937 年写给文运昌的家书。

文运昌将这些东西交给毛岸英,并对他说:“等你回北京后,记得将这些东西交给你的父亲。”

毛岸英将两张照片捧到胸前,仔仔细细地看着,原来这两张照片分别是1919年毛主席和母亲、弟弟们的合照以及毛主席和父亲、伯父、弟弟在长沙的合照。

这两张照片对毛主席来说可是非常珍贵的,毛岸英看后十分激动,连忙感谢,并询问他们有没有什么难处,如果需要帮助的话可以告诉父亲,口述和写信都是可以的,他会代为转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个时候文南松出面对毛岸英说:“前段时间我给你父亲写了一封信,想请他帮运昌伯伯介绍个工作,但前两天你父亲回信说运昌伯伯的工作不方便由他推荐,还让运昌伯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这件事你回去能否和你父亲再说说,给运昌伯伯安排一个工作?”

毛岸英听完文南松说的这句话,脸上露出非常为难的表情,他说:“这件事恐怕只能请伯伯谅解了。”

之后毛岸英向文运昌和文南松解释道:

“新中国成立以来,亲友中有不少人都向父亲提出这种要求,父亲总是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对来信的人都尽力说明,一一婉谢。你们也知道权力都是人民给的,而我们只能为人民做一点事情,决不能用于私事上。我们身为共产党,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在人情世故方面带好头!”

文运昌听了毛岸英的话,这才知道自己的要求有多过分,后来再也不给毛主席写请求安排工作的信件了,而是专心在老家当一名老师。

最令毛主席牵挂的堂弟

毛主席虽然有些铁面无私,但对于一些真正困难的亲戚,他还是会给予一些帮助的。比如说毛主席的堂弟毛泽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连是毛主席最牵挂的韶山亲人,也是毛主席最喜欢的堂弟。在毛泽连很小的时候,就充当起了毛主席的小哨兵。

在一个寒冷的晚上,老百姓们都在自己家中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而此时的毛主席则在韶山和其他同志商量一些事情。由于毛主席回乡的事情被湖南军阀赵恒惕得知,随后他便派出一队枪兵准备逮捕毛主席。

敌人刚到上屋场就被放哨的毛泽连给发现了,他连忙举起马灯,大声咳嗽起来,机警的毛主席察觉不对劲,连忙从后门躲进密林中,这才得以脱险。

由于杨开慧协助毛主席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因此她也成为敌人逮捕的对象。某天清晨毛泽连挑着扁担走在最前方,扁担的两头则坐着毛岸英和毛岸青,身后跟着的便是乔装打扮过的杨开慧。

敌人带着队伍和毛泽连、杨开慧等人擦肩而过,但他们却没有发现对面穿着朴素的女人正是他们要逮捕的对象。就这样杨开慧母子三人在毛泽连的帮助下,成功躲过敌人的追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7年1月5日毛主席再次回到老家韶山,毛泽连得知三哥回来后十分高兴,他紧紧地拉着毛主席的手,和他说自己在家中遇到的事情。

当毛主席准备离开韶山的时候,毛泽连背上毛主席的包袱和雨伞,沿着蜿蜒曲折的小路送毛主席离开。走到村口的时候,毛泽连将东西全部递给毛主席,并恋恋不舍地说:“三哥,你这次离开,要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毛主席看着乖巧可爱的弟弟,语重心长地说:“打倒敌人还需要很久,30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泽东绝不回乡!”

谁曾想这一别竟是22年,1949年毛主席定居北京,这年9月四野先头部队达到了湖南,组织上派人到韶山寻找毛主席的亲戚。当毛主席得知自己的堂弟毛泽连还在世的时候,非常高兴。

解放后,在毛家“泽”字辈的兄弟以及毛主席所有的亲戚朋友中,毛泽连是第一批收到邀请前往北京中南海做客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天下午,一辆黑色的小轿车向丰泽园驶来,车刚刚停下,车门就被打开了,从车中下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毛泽连。秘书领毛泽连来到菊香书屋,兄弟两人时隔22年再次见面,双方都是非常激动的。

谈话快结束的时候,毛主席对毛泽连说:“你们在北京住上几天,还是早点回湖南去吧。”毛泽连见毛主席心情还算不错,趁机向他提出能否给自己找份工作。

毛主席听后看了一眼毛泽连,然后说:“我虽然当上了主席,但这是革命的需要,我是为人民办事的,不能像之前的‘皇帝’那样,让亲戚朋友过来享福。”

毛主席这番话对于没上过什么学的毛泽连来说有些深刻,但他知道毛主席说的是对的。

紧接着毛主席又充满期待地说:“我们国家打了几十年的仗,战争的创伤是非常严重的,现在战争刚刚结束,不管是国家还是人民,都需要恢复一下。你们在家种田喂猪,多打粮食,这就是对国家最好的支援,争取财政经济的好转,也是为人民服务!”

毛泽连本身就是一个淳朴的农民,他听三哥说的话很有道理,便决心回老家种好田,多打粮食,支援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直在韶山当农民,厮守田园,直到终年。毛主席常常挂念着这位堂弟,常常给他寄钱寄物,就连毛主席在重病的时候也不忘交代女儿李敏:“家乡还有两位叔叔,连饭都吃不饱,你们要经常回去看看。”

而毛主席说的这两位叔叔,一位是毛泽连,另一位就是毛泽荣

毛主席是一位绝对不会徇私的人,也不会为自己亲朋好友开后门,但如果亲戚朋友实在是困难的话,他会适当给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