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络越来越复杂,业务和场景越加多样化,网络管理复杂度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打造自智网络已成为电信业的必选题。但要实现网络自智化,意图是关键组成部分。

那到底什么是意图?网络如何融入意图?在本期视频中,爱立信专家为你揭开答案。

无意图不自智

意图与自智网络有什么关系?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网络自动化与自智化的区别。

自动化,指网络基于一系列由专家定义的规则,当网络性能状态达到预设的阀值时,系统就自动按规则执行网络操作。这种方式缺点突出,主要有:一是严重依赖专家经验;二是规则与场景一对一绑定,无法灵活适配多样化的业务场景,以及网络业务动态变化;三是无法从多维度视角识别和解决不同规则之间的冲突,容易导致顾此失彼的现象。

那意图驱动的自智化长什么样呢?简单的说,你不必绞尽脑汁去分析网络的各种性能数据和事件,也不必了解各种网络参数的含义和配置细节,你只需要简单地告诉系统我希望的业务或网络怎样,系统就能根据你的需求自动完成相关数据分析和执行网络操作策略,并向你反馈执行结果。

相对自动化,意图驱动的自智化优势明显,比如,无需人工干预,可大幅提升运维效率和避免人为误操作;能全面感知网络状况,有效解决网络内多样化资源冲突,精准制定网络策略;能动态响应网络需求变化。

因此,所谓意图,就是用于描述我们对网络或业务所期望的状态的表达,其逻辑上处于更高的抽象层,与网络底层基础设施和具体解决方案解耦,具有可移植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可使能自智网络动态适应各种新情况和新变化。显然,意图是实现自智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

正如视频中的专家所言,随着5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复杂,未来理想的网络需要实现服务随心所想,网络随需而变,资源随愿共享,也就是网络需要跟随服务意图的变化进行动态管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意图驱动是重要基础。

三步引入意图

如何在网络服务管理中引入意图?我们先来看看自智网络架构。

根据TM Forum提出的自智网络框架,自智网络由业务层、服务层、资源层组成,通过各个层实现控制闭环,以及各层闭环之间的交互,最终实现整体自治化。在此框架下,各层闭环的目标是意图,并以意图为连接纽带。

自智网络框架(图源:TM Forum自智网络白皮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智网络框架(图源:TM Forum自智网络白皮书)

其中,每一层都有意图管理器,其包括提供意图的“意图所有者”和根据意图执行服务资源配置的“意图处理程序”,用于管理意图的生命周期,并协调自治域内的操作以实现控制闭环。而意图API负责传递意图,担当着连接各个意图管理器的网络的角色。

各层级基于意图的工作流程大致是:业务层意图管理器接收业务意图,并将之解析为服务意图;服务层意图管理器以从业务层接收到的意图为目标,实现和保障端到端服务,并将服务意图解析为资源层的具体要求;资源层意图管理器则负责网络资源分配和配置,或向支持意图感知的资源和网络功能发送进一步的意图,以满足端到端服务需求。

基于这样的架构,运营商如何逐步将意图引入服务管理,进而实现网络自智化?

作为AI赋能和意图驱动运营的先行者,爱立信基于与200多个运营商合作经验,已总结出可行的“意图觉醒三部曲”:第一步是意图传递,建立基于TMF Open API意图传递和校验机制,同时建立闭环的业务保障;第二步是意图解析,在这个阶段资源和意图已实现解耦,意图管理器会在解析服务的时候带有意图理解功能,会根据服务的变化重新选择资源模板;第三步是意图自智,自智网络具备完全的自适应性,资源模板能实现动态自我更新,具备重塑现有的服务实例的能力。

平滑迈进自智时代

要不断降低运营成本,持续改善业务体验,移动通信网络迈向自智化已是不可逆的趋势。而意图引入是实现网络自智化的基础,也是颠覆传统网络运营方式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起点。

以上视频中爱立信提出的“意图觉醒三部曲”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可让运营商不必推倒重来,可帮助运营商在不改变现有服务管理流程、不影响现有业务连续性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实现意图驱动的网络自智化。

这无疑为行业迈向自智化时代再次按下了“加速键”。电信业的终极梦想正加快照进现实!

通信路上,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