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刚诞生时,就有专业人士预测,未来它可能会滋生一些犯罪行为,当时还有很多网友和从业者站出来反驳他,但随着AI的不断成熟,人们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并且还上了央视新闻,这位小伙子出身某大厂,因为懂一些技术,就利用AI“一键去衣”功能,伪造了一些学生、教师的照片,甚至连自己的同事都没放过。本期文章就跟大家说说与其相关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一键去衣”事件的来龙去脉

AI“一键去衣”的主角名叫白某某,本来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员,原本有着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但不知道怎么想的,就突然萌生了利用AI功能赚钱的想法,利用AI“一键去衣”功能接起了“私活”,而作为一名大厂员工,必然是知道“一键去衣”是存在法律风险的,但兴许是欲望战胜了理智,开始使用这个功能疯狂伪造照片,涉及的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学生、教师、同事等,最奇葩的是,白某某还将这些伪造的图片放在社交平台上销售谋利,以1.5元/张的价格卖出,购买者近400人,仅在短短的几个月里,销量就达到7000多张,生意还真是火爆。

不过这已经是过去了,目前白某某已经被逮捕、并交由有关部门提起公诉,估计最轻的处罚也需要坐牢(三年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AI真的可以“一键去衣”?

从技术的角度来讲,AI技术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且有足够的数据支撑,那么它是可以实现“一键去意”目的,但问题的根本不在于能否实现,而在于是否有足够的数据制成AI完成这一系列的操作。现在的AI技术相较于从前,进步肉眼可见,但因为缺少训练数据,几乎很难实现“去衣”操作,而白某某使用的”一键去衣”功能顶多算是后期合成、重绘或替换,这类AI工具的数据库内先是储存了大量的不可描述的照片,只要使用者提供一张“着衣图片”,AI工具就会自动识别,然后从数据库中调取数据和素材,对原图片进行修改,最终达到“去衣”的目。

此外,这种技术并不是什么高深技术,稍微懂点PS的小伙伴,花点时间也能够做到,且仿真程度更高,只不过AI技术的出现,大大地缩短了制作时间而已。据说当时白某某使用的AI工具,制作一张图片只需要几秒钟,这也是他能够在几个月里制作7000多张照片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违法”工具?

站在法律的角度来看AI“一键去衣”功能,还真不能直接将其定义为违法,海内外很多企业都在开发AI工具,但开发出来的AI工具都是免费的,代码也是开源的,它本身不违法,也不存在社会危害性。

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工具,而在于使用者,就拿“一键去衣”功能来说,如果使用得当,其实可以在医疗、教育、艺术等领域大放异彩,为研究、创作等带来助力,但如果将其应用在某些不可描述的领域,必然就会触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此外,基于AI模型的开源原则,一些懂技术的专业人员,会通过套壳、嵌入等技术手段,将其包装成另外一个工具。更有甚者,会利用开源的代码,重新构建一个新的AI程序,然后用来做一些违法、违规的事情。

所以,工具不违法,违法的是使用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束语:AI工具是一把双刃剑,既会为人类的发展带来帮助,同时也可能会为人类带来麻烦,而白某某的行为不是第一个,但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个,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法律,严管、严控AI工具的滥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