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咱阜新的村里人也能拥有。

近年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将秸秆能源化利用作为农村清洁取暖的解题方案之一,既保护生态环境,又增进民生福祉,交出了一份百姓满意的答卷。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梁镇东梁村村民齐淑华家,屋外煤堆柴垛全不见,屋里窗明地净赛楼房。“早先冬天取暖全靠烧煤烧柴,屋里屋外烟尘飞扬,咋拾掇也不中。现在是集中供热、用电做饭,一年四季干净利索,跟城里楼房没两样!”实行集中供热,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也减轻了劳动负担,齐淑华一家人和运煤拉柴、生火倒灰、修炉搭炕的取暖记忆彻底说了再见。如果算经济账,燃煤取暖时,她家一冬只敢把一个屋烧暖和,花费也要接近4000元;集中供热后,近130平方米的4间平房24小时室温在20℃以上,还能省下几百元钱。

追根溯源,齐淑华家的地热管线一路连通同处一村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惠农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高大厂房内,高温高压秸秆锅炉等特大型设备好似“机甲巨人”,一刻不停吞咽下产自半径200公里以内、以吨为计重单位的“秸秆能量块”,源源不断生成强大热能,通过深埋地下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在供热期向周边20公里半径内的4个乡镇上万用户持续稳定输送热量。

“尽管远高于市区集中供热成本,但我们执行同一收费标准,算清小账让利于民。”该公司总经理初臻群表示,替代煤等化石能源,利用零碳生物质清洁能源秸秆打造农村地区集中供热模式,让农户冬季取暖成本下降,出售秸秆废物增收;让企业注重环保生产,力求减小环境影响;让环境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更好增进民生福祉。这是一本直接关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大账。

与3年前接入集中供热系统的齐淑华相比,东梁学校校长于辉对集中供热的感触更深。这所学校是“惠农热电”的第一批用户,包括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在内,供热面积达1.16万平方米。“宿舍楼铺的是地热,到冬天室温足有二十七八度!”于辉告诉记者,此前,学校自己烧锅炉采暖,这样的温度是不可想象的。300余名住宿生的灿烂笑容,也绽放在于辉的脸上。

相较于校园里的孩子们,每年处理秸秆约45万吨、节约标准煤17.5万吨的“惠农热电”,仍有更多、更广的受益者。在成为全省农村集中清洁供热标杆的同时,“惠农热电”还是东北最大清洁蒸汽生产企业,蒸汽管网直通阜新氟产业开发区,服务一线生产;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上网送达各地……目前,“惠农热电”计划实施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将供热面积从120万平方米增至200万平方米,服务半径再向外围乡镇扩展。清洁能源集中供热与空气能散户供热携手合力,共同唱响阜新市农村清洁取暖的一曲新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