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2型糖友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自己刚开始用一两片降糖药,血糖就可以控制的很好,后面随着降糖药剂量和种类的增加,降糖的效果反而越来越差了呢?

广州科大中医医院糖尿病逆转门诊专家高明慧主任指出: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临床中很常见,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遇到服用降糖药后,疗效越来越差的情况。

高明慧主任坐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明慧主任坐诊

目前大多数口服降糖药物都需要你有一定的胰岛功能才能发挥作用,比如我们常用的磺脲类以及格列奈类药物均属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降糖效果,如果我们自身胰岛功能太差,这类药物也很难发挥作用。
一般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尚可,所以服用少量的降糖药就能起到较好效果。

但是,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胰岛β细胞在长期服用降糖药物影响下,以及持续高血糖毒性的损害下,会导致机体胰岛功能逐渐衰退,这时降糖药物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差,我们将这种现象也称为降糖药物失效,可分为原发性失效和继发性失效。
有少数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刚开始使用降糖药物时,疗效就差,这叫原发性失效,在被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原发性降糖药物失效的发生率为5%~10%。。如在服用降糖药物的初期(数月或数年)疗效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降糖作用越来越差,这叫继发性失效。在服用降糖药物3~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继发性失效的发生率约为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