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中,从凯里市区出发,半个小时就能抵达白午街道振兴社区。在这里,一排排移民安置新居鳞次栉比;一条条水泥硬化路四面延伸;一间间生意兴旺的扶贫车间忙得不亦乐乎;一幅幅生动应景的农耕采摘图跃然纸上;连同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仿佛都在描绘着移民搬迁群众越过越有滋味的幸福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振兴社区扶贫车间。

这是凯里市白午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持续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事无巨细,群众反映的事情件件有回应,扎实写好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的真实写照。

振兴社区楼下的贵州省一三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丁泽会、杨秀英等正和姐妹们忙着赶制订单。

“我家就住在楼上,2018年从镇远县江古镇搬迁而来,一下楼就可以上班,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工资,真的很开心很幸福。”今年59岁的杨秀英大姐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据贵州省一三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主管袁琼介绍,该车间为贵州中昊电子有限公司提供电子订单,可为社区移民群众解决39个就业岗位,旺季车间订单每天高达25万单,淡季亦有10万单,很多移民群众既可上班又可照顾家庭,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目标。

聚焦移民搬迁群众“急难愁盼”,让龙泉、福和、振兴3个社区3828户17514名移民搬迁群众开启幸福新生活,白午街道党工委精心谋划民生十件实事,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下上班的移民群众。

“我们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如果再有一块菜园就更好了。”如今,很多移民群众这一朴实心愿已美梦成真。

在振兴社区微菜园里,自是一派其乐融融的场景。移民群众利用种菜的机会畅叙友情,重拾乡愁。移民群众唐其华夫妇看着刚刚采摘的新鲜蔬菜,相视一笑,心里乐开了花。

“我们利用党群服务中心门前闲置荒地,植入农耕文化和元素,打造振兴微菜园,让乡愁文化深入人心,移民精神代代相传。”白午街道振兴社区第一书记杨英民说。

扶贫车间、学校、超市、卫生室、日间照料中心、公厕,一应俱全,社区群众关心关注的就业、就学、养老、基础设施提升等问题,在这里也得到了及时回应。

小区以前没有规划摩托车充电桩,移民群众找到社区反映,后经社区多方协调,相关部门为社区免费安装了7排摩托车充电桩。

闲暇时分,今年80岁的张大爷和老伙伴们玩玩牌,话话家常,在白午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开启了晚年幸福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扶贫车间一角。

“我们这里建筑面积有1300多平方米,拥有13间高标准老人照料房间,有26张养老床位。内部服务设施完备,有医疗、休闲娱乐、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等专业化、人性化和智慧化养老服务。”白午街道日间照料中心总经理李兴义表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下,白午街道正铆足干劲,承诺践诺,量力而行,积极争取各方资金项目,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推进民生十件实事。

据介绍,白午街道新增就近就业岗位100个以上,新建振兴社区卫生公厕1座、公交站台遮雨棚2个、摩托车停车棚10个;新建老年人活动中心1个、合约食堂1个,打造微菜园125个,同时为安置点独居老人、特困人群提供上门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正在全力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新增休闲座椅、乒乓球台、健身路径等运动设施;改建龙泉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工作,让群众安心、舒心、开心。

如今,移民群众过上新生活,生活有了新节奏。早上公园跑步、晚上广场跳舞,没事下下棋、聊聊天,生活丰富多彩,正如烈日下的向日葵,开得绚烂多彩。(图/文 粟琼、戴正国、黄轩俊、梦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