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知名博主@superB太 发布视频曝光景区司机拉客去西湖龙井产区乱象,称自己3880元一斤购买的西湖龙井不知真假,并从商户口中得知,拉客购买茶叶,司机将提成50%。
6月17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就博主“@superB太”在网络平台发布信息,反映“在西湖景区龙井村某茶叶店购买龙井茶”一事发布情况通报。文中称:经初步查明,该店(龙井189号)营业员在6月11日、6月12日、6月13日连续三次将产自杭州市余杭区的龙井茶宣称为“西湖(狮峰)龙井”售卖给当事人,销售金额共计1800 元,涉嫌虚假宣传。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查办中。
今年以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联合其他执法部门开展多次专项行动,查办案件25起,涉及虚假宣传、商标侵权、标签不合规和过度包装等违法行为。
西湖龙井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因此,该局再次提醒所有涉茶农户和企业务必恪守诚信、规范经营,也将依法对影响和有损于西湖龙井茶品牌及声誉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同时,该局还呼吁广大消费者,在购买西湖龙井茶时一定看清并认准“西湖龙井专用标识”,如有发现商家涉嫌违法经营行为,可随时拨打12345热线投诉举报。
2023年的数据显示,西湖龙井茶产量490吨,产值迈上6亿元新台阶,同比上升7%,全产业链产值19亿元,而且每年的明前茶只占西湖龙井总产量不到十分之一,但有关数据显示,每年以“西湖龙井”名义卖出去的茶叶,却达到近3000吨。仅在2023年,被查处的一起制售假冒西湖龙井茶涉案价值就高达1.2亿元,也就是说,“西湖龙井”从假冒原料茶、印刷包装到销售网点已经形成非常成熟的产业链。
大河网评论:山寨“西湖龙井”怎么成了“保留节目”
近日,知名博主“B太”发布了一段视频,曝光景区司机拉客去西湖龙井产区买茶的乱象,由此引发广泛关注。视频中,“B太”称自己以每斤3880元的价格购买了所谓的“西湖龙井”,但茶叶并没有西湖龙井专用标识。更令人震惊的是,有商户表示,司机拉客购买茶叶可以获得高达50%的提成。
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西湖龙井”声名在外,与之极不相称的是,西湖龙井产区的种种套路可谓“历史悠久”——“B太”此番曝光的套路,此前就曾多次被曝光。
网络上,揭秘龙井村买茶骗术的文章随处可见:司机为了赚取高额提成,极力向游客推荐经营茶叶的商户,导致许多游客花高价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游客到了龙井村,热心的茶农拿水桶打龙井泉的泉水给游客洗手,说可以“洗去霉运”,接着带游客到茶农家喝茶,然后就是高价兜售假冒伪劣“西湖龙井”。
“假龙井村”,以次充好,商标规范形同虚设……早在2018年,有媒体就曝光了西湖龙井产区的各种乱象。时至今日,拙劣的话术和套路依然大行其道,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不少网友都吐槽,西湖景区真的很美,龙井村买茶真的很坑。
山寨“西湖龙井”肆虐,对于“西湖龙井”、西湖景区,乃至杭州市的整体形象,都是一种巨大的破坏。一方面,山寨“西湖龙井”泛滥,不仅直接破坏了“西湖龙井”的金字招牌,而且势必会挤压良心茶农的生存空间,导致劣币驱逐良币。另一方面,山寨“西湖龙井”损害的不只是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会破坏游客对西湖景区的印象,甚至损害杭州市的整体美誉度。少数利欲熏心的人编造谎言、炮制骗局,危害的是行业秩序和城市形象。问题是,那些并不高明的套路为什么始终未能绝迹?
为了加强西湖龙井茶品牌管理,规范西湖龙井茶的产销行为,杭州先后出台了《杭州市西湖龙井茶基地保护条例》《杭州市西湖龙井茶保护管理条例》,制定了《西湖龙井茶防伪溯源专用标识管理办法》。无论是从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还是基于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有法可依都是第一步,关键在于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当“卖茶套路”成为西湖龙井产区的“保留节目”,何尝不意味着监督管理机制的缺位与疲软?
关于龙井村内的各种套路,网络上很多帖文都在提醒大家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对于消费者来说,出门在外,提高警惕自然是没错的。不过,消费者要想避免被套路“围猎”,仅靠自己提高警惕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在各地都在拼经济、拼文旅的当下,山寨“西湖龙井”乱象有必要引起杭州足够的重视,无论如何,不能任由唯利是图的几颗“老鼠屎”坏了城市形象的“一锅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