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4日,工作人员在检测无人船。新华社记者 陈杰 摄“报告总指挥!接气象部门暴雨预警,A河G站上游区域将出现大暴雨过程。G站请求我局和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协助测洪。”6月14日,伴随着黄委上游水文水资源局水情值班人员模拟汛情出现报告,由黄委上游水文水资源局和青海省水文水资源测报中心共同组织的2024·河湟安澜水文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交流活动暨联合应急演练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拉开序幕。

演练现场,技术决策组、应急监测组、水情组、后勤保障组迅速响应,立即开展应急监测。全体参练人员坚持面向实战、注重实效,积极沟通配合,密切协作联动,坚持以练备战,通过演练找准应急测报工作的短板不足,完善应急测报工作机制,为任何雨水情条件下都能“测得到、测得准,报得出、报得及时”奠定了基础。技术人员携无人机、无人船、雷达水位计、电波流速仪等新设备参与此次应急演练

“位于我们右侧上空的无人机承担流量测验任务,中间的无人机承担水质采样任务,左侧上空无人机承担地形测量任务,无人测量船正在水中开展流量测验工作。”据省水文中心海南分中心主任丁启慧介绍,大洪水过程是特别宝贵的水文资料,但其水势凶猛、峰高量大的特点,给抢测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风险和隐患。近年来,在水文新仪器、新技术、新设备助力下,测验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保障了人员安全、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测报效率,水文测报在水旱灾害防御中的“尖兵”“耳目”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水文测报是防汛抗旱减灾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开展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交流和应急演练,是提高水文测报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此次演练模拟A河上游流域出现大暴雨,预判出现超标准洪水过程,省水文中心、黄委上游水文局联合启动水文应急测报响应,开展应急测报工作,演练科目涵盖降水、水位、大断面、流量、地形、水质等。通过50余名应急监测队员参练,系统检验了水文系统在测报预案、技术装备、联动协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这是我省首次由流域水文机构和地方水文部门共同组织的应用交流和应急演练活动,目的就是要检验水文应急测报预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水文新技术新装备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建立流域和地方水文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联动指挥机制和协作机制,锻炼水文队伍应急响应、快速处置,协同作战、攻坚克难的实战能力。”省水文中心主任牟昱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