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宁,安利大健康智创园厂房屋顶,16436平方米光伏板组成深蓝色“海洋”,正吸收阳光,输出洁净电力;具有中式建筑风格的外墙上,巨大的玻璃窗给内里的厂房提供了充足的光源;厂房四周遍植林木,樱花树形成“∞”型,象征无穷尽的可能,也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进入厂房,中草药产品生产线上机械臂上下挥舞,风干设备取代烘干设备,有效节约人力和电力成本;厂房全部用长廊和旋转楼梯连接,合理的布局使电梯遁形……

“勿以碳小而不为”,这是安利(中国)为2038年实现自身碳中和所提出的口号,而在湖北咸宁打造其全球首家“零碳工厂”,是其中重要的里程碑,也是其实现中国绿色供应链建设迈出的坚实一步。

零碳目标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安利湖北工厂宣布完成光伏并网发电,年均有效发电量近300万千瓦时,年均减碳1613.52吨,实现日间清洁供电。

安利湖北工厂于2022年建成投产,设定了2030年打造成安利全球首家“零碳工厂”的目标。对此,安利(中国)供应链副总裁陈森林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30年前,中国在安利的全球版图中还处于“小学生”的地位,但从10年前开始,安利(中国)在全球已经实现局部超越,特别是在供应链的品质、效率、管理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在安利全球多家工厂中,湖北工厂要成为第一家零碳工厂,这说明中国在众多领域已经处于全球领先位置。零碳理念在这里将贯彻到产品设计、制造、交付和消费的整个流程,这也将对全球消费市场带来强烈的示范效应,它超越了安利本身,带着‘中国制造’的标签走向全球。”

安利在中国设立其全球首家“零碳工厂”,正是应对席卷全球的“零碳”大潮的举措。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国际博弈的战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经济领域,产业、粮食、能源甚至气候变化领域的竞争都在加剧,其中“零碳”由于涉及广泛,影响深刻,成为焦点。

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均宣布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中国也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清华大学发布的《2023全球碳中和年度进展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做出了碳中和承诺,并配套以针对性的政策与行动将承诺落地,最终转化为碳减排的成效。。

在“零碳”转型的时代风口面前,一些大型科技企业和城市正在通过提升“零碳竞争力”破局,“零碳工厂”“零碳城市”“零碳标准”持续涌现。

在这种背景下,2021年,安利全力进军大健康赛道,借助中国先进制造优势,优化产能布局,着力将中国建设成为安利全球供应链枢纽。经过科学周密调研考察,湖北咸宁凭借优秀的营商环境、优越的区位条件、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安利优选。

2023年10月,安利湖北工厂获湖北省“绿色工厂”称号,目前正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据陈森林透露,湖北工厂的后续低碳减排目标包括:到2025年,TCM(传统中草药)产品线实现碳中和,能碳管理系统优化升级;到2028年,产能平衡规划,启动绿电、绿证、碳汇策略;到2030年,获零碳工厂认证,持续减碳

上中下游齐发力

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玲认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中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数字产业生态系统,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转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陈森林介绍,安利湖北工厂是一个大健康智创园,产线共12条,目前已投产4条,工厂贯彻可持续理念,以智能生产为主导,生产纽崔莱旗下中草药系列产品以及创新食品和饮料产品,布局植物提取、制剂等前端工艺,与安利广州生产基地形成互补。安利湖北工厂除满足中国大陆市场需求,还出口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等国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投产后产能迅速增长,预计2024年产值将达到约5亿元人民币。

在陈森林看来,坚持可持续理念,着力发展先进智造、打造绿色供应链,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安利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彭翔则向《环球》杂志记者补充道,实现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要从理念上有所认知,不要认为可持续发展对企业是成本投入,它其实是未来的成本节约。

“可持续发展是安利(中国)运营战略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这需要产业链上游和中游共同努力”,彭翔说,“另外,安利(中国)有遍布全国的营销人员,可以通过他们倡导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带动更多消费者的生活方式转变。因此,我们计划推出有关个人碳中和的倡导,倡导每个人尽量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减少碳足迹,力所能及地做一些对减碳有贡献的事情,成为‘零碳人’。这是一个难点,但我们愿意在这个领域做更多尝试。”

在安利湖北工厂,有一面墙上书写着四个大字:未来可期。对于这个刚刚起步的未来“零碳工厂”,将为中国乃至世界带来什么样的绿色前景,确实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