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铁一局建设环保绿色西渝高铁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翀 通讯员 何康军 杨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渝高铁全长739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融合现代工程技术与生态智慧结晶的超级工程,它穿越秦岭巴山,横跨陕川渝大地,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划出一道科技与速度交织的绚丽弧线。

中铁一局承建的西渝高铁康渝段站前二标段正线长度30.995公里,主要工程为“三隧三桥”。自2022年11月底参建西渝高铁以来,分部将绿色环保、文明节能的理念贯穿于施工生产全过程。

分部相继建立健全了《安全质量环保奖惩办法》《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等制度体系,同时,通过与施工队伍签订《安全质量环水保责任书》,把生态环保人人有责的要求以制度形式层层分解、级级落实,融入施工生产的每个环节。科学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定人定责构建“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盲区”的环水保管控体系,营造全员参与环水保的良好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管理细节上,分部推广使用的太阳能路灯。在办公区、生活区和临建区等地方照明开关处、餐厅、水龙头等处张贴节约用电、用水等简约温馨提示。

出渣及混凝土运输途经乡镇街道,沿线的农作物、水果作为当地百姓的致富之源,施工过程中如何保护它们不受污染?

分部合理规划施工便道,减少耕地占用,专门配置洒水车定期对施工便道及车辆经过村道进行洒水降尘及清扫,减少道路扬尘对农作物的附着伤害;各隧道洞口均设置临时材料库,避免材料露天存放;针对挖孔桩、洞口框架梁等施工区域,现场裸露土方采取密目网进行覆盖防止扬尘;来往于隧道的出渣车均严格限载,密封运输;隧道洞口设置洗车池,确保出渣上路不扬尘、不洒落、不带泥浆。

此外,分部拌和站设置门式洗车机,进出场的工程车辆必须经过水淋冲洗干净方能出场,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沿线乡镇道路的影响。在隧道施工中使用湿法钻孔工艺及二衬喷淋养护台车,不仅提高了劳动效率及养护质量,且显著降低粉尘污染。

为确保施工生产废水排放达标、符合排放要求,分部拌合站均设置五级沉淀池,通过物理沉淀,对生产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污染物及溶解性杂质予以清除,减低污水中的生物需氧量及化学需氧量;对于隧道施工产生的污水,在各隧道口建立标准化废水处理站,对废水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净化及利用,守护大巴山腹地一方碧水清流生生不息。

“来时青山绿水、走时绿水青山”。走进分部承建的朱家山隧道出口工地,醒目的文化展板映入眼帘,绿化边墙缀以小巧玲珑的花箱,与“精品、智能、绿色、人文”的建设理念标语相得益彰……

长期以来,分部建设始终坚持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在一起,建设了标准化驻地、拌和站、钢构厂、污水处理站等临时工程,更是严格落实环水保各项措施要求,把配套的弃渣场工程、附属的边坡绿化等工程都当作主体工程来抓,为西渝高铁建设注入生态绿色因子。

例如,在朱家山隧道建设过程中,项目对隧道洞口、便道做到能绿尽绿,对隧道洞口边仰坡进行了专项绿化设计,实现了“一洞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绿化效果。合理利用城口县雨水较多的独特气候优势,通过在便道两侧、围墙周边、隧道边仰坡以及裸露的地方栽种竹子、苗木花卉、播撒草籽、覆盖绿叶网、植生袋等措施,为繁忙的建筑工地增加了一抹绿色,有力提升了项目及企业的影响力,彰显了企业风采,树立了良好形象。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