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世界上的每一所名校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那份文化内涵,不管是世界上那些一流名校,诸如剑桥哈佛之类;还是我国国内的顶级名校,诸如清华北大、武大厦大之类。但凡这些名校有着悠久的历史,那么这所学校各方面所蕴藏的文化内蕴都还是比较独特的,今天我们单独来看位于厦门市的厦门大学,而我们所要探讨的,就是如今“厦门大学”的“学”字。

关于厦门大学这四个字的题写,是由我国近现代著名文人鲁迅先生亲笔题写的,和清华北大、复旦等大学一样,这些大学的校名都是由当时的名人所题写,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使这些大学才有了一定的名人效应。但不可否认的是,并不是这些名人让这些大学得以著名,而是这些大学本身的教育等综合实力比较强,要不然历经百年时间,经历大浪淘沙剩下的也不会是这些大学。

或许有些读者朋友们到过厦门大学,也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厦门大学的牌匾下合过影、拍过照,那么您不妨拿起昔日在厦门大学拍摄下拍摄的那张照片,仔细观察一番:为什么厦门大学这四个字当中的“学”字,没有宝盖头呢?

而厦门大学这四个大字的亲笔题写,是由著名的鲁迅先生来完成的,按照我们的一贯思想来理解,鲁迅先生是文人的代表,知识储备也是常人难以攀及的,怎么可能会写错一个小学生写下来都很规范的“学”字呢?

鲁迅先生写错这个字的可能性,在我看来,几乎为零。但如今厦门大学的“学”字确实就是没有宝盖头,这是国人眼前发生的事实。从文字的形态上来进行分析,带有宝盖头的“学”字,是经过繁体字简化之后形成的字体,而且是我国标准字体的规范模样。

但这也仅仅只是我国标准字体的规范模样,国家所规定的字体,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普遍教育和普遍文字施行的,而在中国书法的观点中来看,对“学”字的字体形态规定是不同的。

在我看来,中国书法和我国的标准字体,这二者不是互成一体的关系,他们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世界。但对书法有兴趣的人,或者有这样的视觉体验:书法中的汉字有标准字的影子;从标准字里,我们也可以看出书法的影子。

因为不管是中国书法,还是中国标准字,它们的来源都来自已经流传了六千多年的汉字。那我们以中国书法的视角来看待厦门大学中的“厦”字,或许你就能够了解鲁迅先生,这个字是没有写错的。

我们简单通过厦门大学的校名书写来看,厦门大学这四个字都不是我国标准字体,写的都不算是很规范,这种现象应该国人都知道:关于名人对汉字的题写,基本上都不是标准字体,有其独自的风格,而且书法特色十分有味道。鲁迅先生平生喜欢草书写作,这一点是有遗留物品能够证实的。“不加宝盖头的学字”,倒也十分贴切草书的写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领略过我国历史上那些草书大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在我这样一个文化底蕴不强、知识储备不够的人看来,草草几十个字,我能够看懂的竟然不超过十个,而且这十个当中还有五六个字是摸索猜测出来的。

将一些复杂的文字通过简单的方式来呈现出来,这大概是草书的一个特点。而厦门大学当中的“学”字,没有宝盖头,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将这个字放在草书的世界里,他是被我国书法所承认的。

这个字如何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但在国人眼中,关于“学”字,还是标准字体更为普遍,因为14亿国人当中,书法家很少,文人所占据的比重也不是很大。鲁迅先生的这个字,何谈错别字?只是字体形态上的书写方式变了而已,关于鲁迅先生和厦门大学之间的缘分,我想我还是有必要给大家普及一下。

鲁迅先生题写厦门大学这四个字,根本不是专门为厦大所特意题写的,而是有人将鲁迅先生以往书法作品当中的“厦门大学”这四个字精心挑选了出来。然后采用拼凑字的方法,寻找出了厦门大学这四个字,这就是如今高高矗立在厦大校门牌楼上的“厦门大学”四个大字的来源。

前段时间,我大概介绍过一篇关于“兰州站”的类似文章,文章当中主要阐述的也是关于错别字的问题,兰州站中的“兰”字,超越了国人脑海当中标准字体的写法:第一横最长,其余两横一般长。看到这个字,很多国人就表现得很不淡定,认为在这种公共场合,应该以国家规定的标准字体为准,而不应该撰写这种类似书法的字体。

但如今我们再来看厦门大学这四个字,难道这四个字也是国家的标准字体吗?和我国许多大学一样,厦大的校名,同样也是有着自身特色的,国家没有强制规定校名必须采用国家标准字体,我认为每所学校的校名写作风格,还是应该备受支持的。

毕竟每一所学校都有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尤其是在建校历史方面,关于某所大学的建校史和发展史,必定会有我们所难以触及到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