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文艺创作的重大意义、现状问题进行深刻总结与剖析,并对中国文艺未来发展重点任务和方向路径进行全面部署,成为此后中国文艺创作的重要思想指导与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遵循。

十年来,电视剧文艺工作者们深刻领悟讲话精神,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立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着力描绘新时代的恢弘气象,以中国精神为灵魂展现中国特有的审美格调,奋力攀登艺术高峰。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电视剧文艺工作者们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

十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精品迭现,影像化展现新时代的恢弘气象。在这十年中,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得到了长足进展。一方面,展现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人、新事、新成就。如《山海情》《花开山乡》《大山的女儿》《江山如此多娇》《经山历海》《幸福到万家》等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为题材的电视剧,通过描绘乡村发展的历程与艰辛,展现脱贫攻坚伟大胜利的历史瞬间和未来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更以朴实真挚的情感、清新自然的乡土气息,赢得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喜爱。另外,《平凡之路》《关于唐医生的一切》《冲上云霄》《城中之城》《你好,检察官》《底线》《追光者》《警察荣耀》《外科风云》《理想之城》等行业剧,脱离“各行各业谈情说爱”的传统套路,注重将各行各业的专业精神、行业价值、职业操守与人的成长密切结合,在冲突与选择中彰显当代中国多姿多彩的奋斗者群像。值得关注的是,在都市情感和家庭婚恋题材电视剧中,从年轻人的视角切入,关注青年一代的心理、情绪和价值偏好,将弘扬“真善美”、引导正能量融入时尚化的视听传达,如《欢乐颂》《流金岁月》《三十而已》《二十不惑》《都挺好》《我的前半生》等,通过一个个可爱真实的人物,与生活紧密贴近的故事,跳脱出“一己悲欢”和“杯水风波”,将爱情、亲情、友情进行“共同成长式”的展现,并将中国精神与特有的人生智慧浇灌其中,展现青年一代积极向上、元气满满的精神风貌。

十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时代化表达,为当代中国注入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近年来,每年都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诞生,特别是建党百年前后,集中出现一批生动还原风云变幻的历史真实、展现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和爱国情操的优秀电视剧,如《秋收起义》《海棠依旧》《换了人间》《伟大的转折》《数风流人物》《大决战》《觉醒年代》《功勋》《香山叶正红》《跨过鸭绿江》等。特别是《觉醒年代》,描绘了一群可敬、可爱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用年轻化的表达传递跨越百年的理想信念与革命激情,感染激荡着当代青年的青春与热血。《跨过鸭绿江》则具有大气磅礴、雄浑悲壮的审美特征,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经典美学呈现,该剧全景化描述抗美援朝从最初决策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的全过程,刻画了一批有血有肉、有胆有识的“最可爱的人”,以真实性的历史抒写、日常性的细节刻画、人民视角的情感烘托,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在当代电视剧史上留下重要一笔。《外交风云》则全景式、史诗般地展现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外交风采和外交成就,创造性地拓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领域和题材图谱,把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建设史融入新的艺术叙事之中,展现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换了人间》《香山叶正红》《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则是以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关键节点为叙事主体,凸显重要历史人物的突出贡献,通过一个历史片段展现领导人的丰功伟绩和智慧担当。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艺术真实”的主张,绝不是要求作者孤立地、静止地描写社会现象,追求表面的真实、局部的真实,而是反映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体现一定的必然性,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真实。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正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真实”方面作出了优质的典范。

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呈现方式更为多元,叙事手法和人物塑造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追求不断创新,更加关注与青年观众的审美契合,更加注重在艺术表现和审美化上的提质升格,时代伟人和英雄人物的描绘也更加温情化,真正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以文立心、以文铸魂,在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中国力量、坚守革命初心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电视剧海外传播影响力研究(2021-2023)》数据显示,《觉醒年代》2021年在爱奇艺海外版平台播出后,被翻译为阿拉伯语、俄语等多种语言版本,在非洲、美洲、中东包括叙利亚、苏丹、利比亚等地电视台播出,收获22个阿拉伯国家近5亿人口观看。2021年3月2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该剧特稿,也评价颇高。

十年来,年代剧以厚重温情为底色,承载着“人民审美观”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年代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平凡的世界》《情满四合院》《白鹿原》《乔家的儿女》《人世间》《人生之路》《父辈的荣耀》《我们的日子》《南来北往》等,情感类年代剧以时代洪流下的家庭变迁与情感起伏为线索,带领观众回溯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充盈着年代的厚度,更有着温情的底色,青年观众也能够以小见大地体会新中国变革发展的曲折历程和父辈青春时代的浪漫气息。《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风吹半夏》《爱拼会赢》《启航:当风起时》《正阳门下小女人》等年代“闯剧”,以改革开放为背景,描绘了一群满怀理想、敢闯敢拼的变革者们,抓住时代机遇,通过不懈努力、披荆斩棘取得人生成就的奋斗故事。在这些故事的抒写中,为“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奋发有为、只争朝夕的创业精神”“自立、自强、自信的拼搏精神”点赞,为当前不断努力奋进的创新者和创业者们注入强大了的精神动力和勇气信心。在年代剧中,东北年代剧异军突起,一方面东北工业基地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有着特殊地位,国企文化中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通过电视剧呈现出巨大的感染力;另外,东北独有的热情仗义、互帮互助、幽默大方的人情味道,通过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电视剧得以展现,极大充盈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文心雕龙·原道》中说:“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人民的文艺要符合人民的审美观。人民的审美观主要体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立场,通过家长里短的“小事”描绘普通民众的普遍情感和人情冷暖,真正深入人民的精神世界、触及人的灵魂,体现普通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引发观众较为强烈的情感共鸣;创作者能够怀揣对人民的深情厚谊,由衷地赞美人民、体恤人民、顺应民愿,真诚反映人民心声,被人民所喜爱、传颂;能够给予人民大众以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互助友爱的情绪价值,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营造和谐向上的精神气象。以上特点,在年代剧中有着集中地呈现,在怀旧拙朴的影像基调中,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人物和故事,显示人民美学的独特魅力。

此外,古代历史题材电视剧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华美学精神为张力,形成独具一格的审美风范。《军师联盟》《大明风华》《山河月明》《天下长河》《大秦帝国之崛起》《大秦赋》等历史正剧,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以历史英雄人物的传奇性为主要看点,渗透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大国气派。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古代帝王故事,还塑造了军师、大臣等代表智慧、责任担当的历史重要人物,或是采用“大时代,小人物”的叙事模式,彰显中国精神中道德修养和中正节操的优良品质。在历史观传达方面也更为多元,能够顺应当前时代精神,突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价值桎梏,展现出“以百姓共天下”“为正义不为夺位”的历史浪漫主义气息。同时,注重通过服化道等文化符号、色彩纹样等艺术元素,展现中国传统审美旨趣。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进一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这一点在“新派历史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类历史剧更观照年轻观众的历史感知,注重对古代“烟火气”的描绘,特别注重对古人日常生活美学的表达,传承中华文化基因、传播独特审美风范,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梦华录》等,将传统文化、市井民俗、器物之美集中呈现,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也在无形之中对当代日常审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古代历史剧胸怀丘壑、腹有乾坤,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以强大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豪感,抒写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之中展现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除了以上提到的,反腐剧、各类聚焦社会热点现象的电视剧也有不俗的表现,如《人民的名义》《人民检察官》《扫黑风暴》《小欢喜》《老家伙》《不完美受害人》《时光正好》《安居》《欢乐家长群》《猎罪图鉴》等,围绕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引发较多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故事化展现,引导人们更为全面、更为长远地看待孩子教育、养老、再就业等问题,建立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态情绪,进而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作出贡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剧创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其中不乏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电视剧“出海”表现也日渐出色。作品题材从古装剧一枝独大拓展为以现实题材精品剧集为主,革命历史、青春、悬疑、职场等多元题材并存的发展态势。现实题材电视剧凭借鲜活生动的时代气息和文化特色,备受国际市场的广泛欢迎,如《幸福到万家》《我在他乡挺好的》等。古装题材电视剧以鲜明的文化辨识度、独特的美学风格,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国际传播热度,在海外主流平台频频“出圈”,如《苍兰诀》《星汉灿烂·月升沧海》《梦华录》《长相思》等。优秀的古装剧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向世界展现独树一帜的审美风范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重大题材剧、现实题材电视剧越来越广泛的“出海”,成为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电视剧艺术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电视剧深化了对中国的认识、增进了对中国的了解、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了新的篇章。

“写天地之辉光,晓民生之耳目”,近十年来的电视剧创作,坚守“人民立场”,题材内容多姿多彩,以正能量传播为己任,从中国精神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与血液,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作品,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构筑了健康和谐的电视剧文化生态,形成了卓有特色的“人民审美观”,业已成为展现中国时代气象、树立大国文化新风、传承中华文明基因、传播独特审美风范的重要窗口和渠道。沿此道路不断创新前行,定会担当起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研究员)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来源 | 中国艺术报微信公众号

编辑 | 于欣悦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