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成都高新区生态环境城管局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以“文化”构建美丽街区,以精细化管理推动垃圾分类走深走实,通过推行“清洁屋+志愿督导+静脉家园”的分类模式,完善了垃圾分类“投收运处”全链条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内人文景观和市容环境,为市民营造了更加优质的生活环境。

建成全市首个清洁屋

作为“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街道”之一,芳草街街道创新住宅小区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在紫荆社区如意人家小区深入实施“撤桶并点”,撤掉原先的3处垃圾投放点,集中建起了全市第一座“垃圾分类清洁屋”,实现了垃圾不混投、厨余能分出、环境更整洁,目前该小区分出的家庭厨余垃圾占小区垃圾总量的比例达到2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意人家清洁屋

清洁屋正面分别喷绘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分桶投放标志,侧面单独设有“有害垃圾”收集箱,还配有洗手池、洗手液、灭蚊、除臭设备、空调等高标准设施。小区物业公司安排有垃圾分类督导员,采取“定时定点”的方式在早晚投放高峰期上岗,居民们将垃圾带至清洁屋时,督导员会及时检查并给予指导,将纯净的厨余垃圾推杆漏筛入桶,保持厨余桶密闭无异味。清洁屋内的每一次用心检查和服务都让小区居民接受到一次分类宣传,大大增加了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支持度,也使单独拎出厨余垃圾袋的居民越来越多。

厨余垃圾桶集满后,收运公司严格按照《成都市家庭厨余垃圾收运规范》等标准要求,每日通过“以桶换桶”的方式收运厨余垃圾,并运送至芳草静脉家园进行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卫平板车“以桶换桶”收运厨余垃圾

投入使用芳草小型静脉家园

2023年1月,芳草小型静脉家园投入使用,承担了辖区内生活垃圾四分类转运和厨余垃圾处置工作,场地集成了厨余垃圾处置、其他垃圾转运、有害垃圾暂存、可回收物暂存、大件垃圾暂存、示范教育基地等垃圾分类全场景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芳草静脉家园

街道按照《成都市小型静脉家园建设及运行管理规范》的标准要求,在厨余垃圾处置区装配一套“三相分离减量工艺”的分布式处理设施,最大日处理量可达20吨,厨余垃圾减量率达65%(其中油脂3%、水分62%、剩余固渣35%),实现了厨余垃圾不出街道就地处置。在这里,每吨厨余垃圾通过处理后,可以得到约30公斤毛油和350公斤有机质固渣,毛油运输至末端可用作原料制造生物柴油等,有机质则可应用于黑水虻养殖等生物产业,最终得到约65公斤蛋白质饲料,150公斤的虫粪有机肥料等,最终实现厨余垃圾的资源利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厨余垃圾处置流程

此外,芳草街街道还按《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及运行管理规范》要求,利用静脉家园全场景优势,建设了街道垃圾分类科普教育馆,通过数据投屏、宣传视频、模拟沙盘等多媒体介入方式,向市民、学生宣传垃圾分类,通过整个静脉家园的全场景“沉浸式”体验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垃圾分类教育示范基地

探索自助回收新路径

针对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街道在广场处设置无人值守可回收物自助投放点,助力居民前端源头分类、源头减量,该站运营模式采用“领袋分类、满袋投放、自助领空袋”的循环方式参与,定期回收和分拣称重,通过后台小程序上传每个环保袋的分类数据,居民可通过小程序查看减碳数据、投递反馈和分类收益,并可随时提现到微信或支付宝平台。回收物包括PET瓶、PE瓶、泡沫、塑料袋膜、硬质塑料、金属、铝拉罐、织物、玻璃、复合、电子电器、书报、黄纸板、综合纸等14类高价值和低价值可回收物,让资源回收更“彻底”。同时还设置了有害垃圾收集处,无偿回收杀虫剂、充电电池、灯管等有害垃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人值守可回收物自助投放点

塑造统一IP形象

在宣传发动方面,街道潜心打造了“熊猫分分”IP形象,以及通过学生征集形成了“垃圾分类搞得好,天涯处处皆芳草”的特色口号,并在小区、道路、广场等设置了众多的宣传展板、宣传小品、雕塑、墙绘等,塑造了芳草街街道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宣传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熊猫分分”IP形象及口号

2024年,成都高新区芳草街街道还将继续以标准化试点为契机,着力推动垃圾分类相关标准实施,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贡献“芳草力量”。

中环网声明

1、凡标明“原创”或来源注明“环卫科技网”的文章,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2、如需转载文章请联系:131 0541 5928(同微信)

4、本作品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热线:0531-8260 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