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月,部分理财产品受宏观经济形势、政策调整、市场利率波动等因素影响,导致业绩偏离预期而“提前终止”,造成了部分投资者的疑惑和不解。

实际上,与公募基金类似,“提前终止”的背后实际是银行理财机构在积极适应“真净值”所呈现的新市场特征,属于正常现象,也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一种体现,并不会影响产品收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真实原因,对投资者和机构又有哪些影响?作为投资人,未来投资理财产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一、为何会出现提前终止现象?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理财产品提前终止并不意味着发生亏损。换言之,银行或理财公司主动“按下终止键”提前终止理财产品,并非是因产品短期业绩不达标或运营管理出现问题的逃避之举,而是站在投资者立场上,以保障投资者权益为核心目的,经过充分研判后的审慎抉择。

一般而言,理财产品说明书中会详细列示出,当遇不可抗力事件、国家金融政策调整、所投资产信用状况变化等导致产品无法存续或继续存续无法实现投资目标时,产品管理人将有权按照产品资金的实际运作情况,主动终止产品。对于近期理财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部分银行理财机构给出了如“募集规模偏低”“投资项目提前到期”“基于市场行情而采取的止盈策略”“为最大程度保障消费者利益”等解释。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后,我国理财市场仍处于转型发展阶段,从产品提前终止公告中不难发现,产品提前终止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但核心均在于“最大化保障投资者权益”:一是部分理财产品募集规模偏低,为避免因产品规模过小导致无法进行更好的投资管理,产品管理人综合研判认为提前终止产品比维持产品运作更有利;二是部分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达到了约定收益率,而在市场利率大幅下行,影响产品未来运作的情况下,产品管理人基于市场行情采取止盈策略,通过提前终止产品以保障投资者利益;三是部分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项目提前到期,若转投向其它资产可能会拉低产品收益率,因此提前终止了理财产品。

二、“提前终止”影响几何?

对广大投资者而言,提前终止理财产品能够保障投资者利益并提供资金再配置的机会。一方面,提前终止并不代表产品已经发生实际亏损,是产品管理人基于专业判断,在权衡各方面利弊之后“替”投资者做出的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提前终止可以最大程度保障投资者利益;另一方面,投资者可根据最新市场趋势重新规划资产配置方案,将资金投入到更具竞争力的优质产品中去,以争取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创造更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对银行理财机构而言,及时终止部分理财产品,是净值化时代必然的转型要求,有利于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一是有利于理财机构将资源集中到优质产品的运营中,节省精力打造拳头和绩优产品,并合理布局产品投资方向,以进一步贴合客户需求;二是有助于积累产品创设及运作经验,更有针对性地对理财产品线进行调整布局,创设出更符合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新产品;三是可以更专注于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内部提升上,强化机构核心竞争力;四是有利于机构在“真净值”时代积极适应新的市场特征,通过良性的行业合作与竞争探索创新产品,推动理财产品转型升级,做精做优产品体系,促进理财业务高质量发展。

三、投资人未来投资理财产品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真净值”对银行理财机构及投资者而言,都是“去伪存真”的改变,理财产品提前“退场”或是银行理财机构适应净值化管理的一种方式和调整策略。

未来,投资人应理性看待“提前终止”的情况,并通过以下方式应对理财产品投资难题:一是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银行理财机构,或是优秀理财机构旗下的明星理财产品,注重考察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保持理财计划的稳定性;二是提高自身理财专业知识和理性判断能力,树立正确投资理念,认识到“收益率高、本金安全、快速退出”之间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三者不可兼得,定期或者不定期地重新审视已有资产配置组合的有效性和适配性,并随着生命周期变化及时进行积极管理和调整;三是投资者应采取长期价值投资理念,避免“追涨杀跌”的偶然性投资行为,通过拉长投资周期,熨平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稳定穿越经济波动周期,同时做好顺周期和逆周期行业投向动态调整,积极灵活应对经济环境变化。

免责声明

本报告中的数据和信息均来源于各机构公开发布的信息,并基于公开信息进行不完全统计研究分析。普益标准力求报告内容及引用资料、数据的客观与公正,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报告中的任何观点与建议仅代表报告当日的判断和建议,仅供阅读者参考,不构成对买卖的出价或询价,也不保证对做出的任何建议不会进行任何变更。对于因使用、引用、参考本报告内容而导致的投资损失、风险与纠纷,普益标准不承担任何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