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 蓝猫

编辑 | G3007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一个接一个的“顶配人设”如龙卷风般席卷而来,从“单身小姨”到“小镇贵妇”,再到地域特色的“江浙沪独生女”、“川渝家庭”等,这些标签化的人设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但年轻人对这些换汤不换药的“顶配人设”的态度已经从一开始的羡慕变成了腻味。当“顶配人设”的泡沫逐渐破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与其羡慕他人,不如重新养育自己,追寻真实的幸福。

01

01

顶配人设走红,投胎是门技术活?

顶配人设走红,投胎是门技术活?

去年以来,社交平台上像刮龙卷风一样,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种“顶配人设”席卷而来。

先是去年过年期间火起来的“单身小姨”,在大城市打拼搞事业的独立女性小姨们,有体面的工作和精致的生活,过年回老家会递给外甥外甥女们厚厚的红包,独立的人格和雄厚的财力足以使观念传统的长辈们对其不婚理念闭嘴,也使“小姨们”成为了外甥女们心目中闪闪发光的偶像。

紧接着,是“小镇贵妇”走红。当北上广深的都市丽人们被996折磨得日渐憔悴,只能靠周末的citywalk精修图营造“松弛感”,从而在朋友圈收获一波点赞时,蓦然回首,发现那个毕业就回老家的女同学才是松弛感本感。她们在县城拿着不高的薪水,但靠着家庭的荫蔽住着大平层、开着小跑车,大城市的brunch和下午茶她们一样不落下,名牌包名牌首饰一样不差,长假期间朋友圈的ip都在国外。

如果说“单身小姨”和“小镇贵妇”还只是个人选择造成的差异,那么紧接着流行起来的“顶配人设”却让打工人们望尘莫及,只能惊叹“投胎是门技术活”。

在“小镇贵妇”面前,一线城市的都市丽人们还能从所处地域更发达上来获取一丝优越感,但面对“江浙沪独生女”走红,打工人们除了羡慕无话可说。“有钱有爱,一生顺遂”是“江浙沪独生女”的标签,尽管有声音认为“江浙沪独生女”一生在父母庇护之下,是一种新时代金丝雀,追求安稳是一种保守倒退的选择。但网友们大多是口嫌体正直,在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考公考编一年卷过一年,谁还会真的拒绝安稳的人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浙沪独生女”之后,川渝父母表示不服:一生庇护又如何,我们有遥遥领先的精神状态和绝佳的生活态度。在互联网画像中,川渝男人都是“耙耳朵”,对老婆言听计从,川渝的父亲们系着花围裙围着灶台转,把老婆孩子(尤其是女儿)宠上天,因而川渝的家庭里很少有大男子主义,氛围更轻松,对子女的期待也大多以“快乐就好”为主。

西南之后,东北也表示不服,认为“东北独生女”才是“投胎顶配”。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妇女能顶半边天”的观念更深入人心,独生子女率更高,“江浙沪独生女只是温室里的花朵,东北独生女同样集万千宠爱于一生,长大后却大多更独立更‘敞亮’。”

最近,“顶配人设”的风从东北吹到了“中国的佛罗里达”——哏都天津,天津人刻在骨子里的幽默,空气里流淌的都是松弛,天津孩子从小被灌输的教育理念是“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

再接下来,这股风又要吹到何处,还不可知,但大家对这种论调已经不怎么买账了。先不讨论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大肆宣扬是否真实,在一篇关于投胎人设的文章下,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代表了不少人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02

清醒的年轻人:临渊羡鱼,不如重新养育自己

清醒的年轻人:临渊羡鱼,不如重新养育自己

人设究竟是什么?人设是一种标签,凸显的是个人寻求社会认同的心理。在这些关于顶配人设的热火朝天的讨论中,不同的参与者抱有不同的心理,有的炫耀,有的自嘲,有的猎奇,有的戏谑,但是大可不必当真。

原生家庭没得选,重新投胎只是开玩笑,面对互联网上这些三个月河东三个月河西的“顶配人设”讨论,如果真的相信了,那么你就输了。

首先,在这些讨论中,无论是江浙沪、川渝,还是东北、天津,所有的观点和论据里,除了方言和地名不一样,其他内容都是相似的,总结起来就是:有钱有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过得更幸福。说白了,决定因素是“家庭”,与地域无关,即使是与投胎关系不大的“单身小姨”和“小镇贵妇”人设,绕不过去的还是钱和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且不说这样的讨论是否有意义,在这些讨论中,少部分幸运儿的声量掩盖了沉默的大多数,形成了一种幸存者偏差。当那些没有幸运地感受到“江浙沪独生女一生顺遂”或“川渝家庭的松弛”的江浙沪独生女们、川渝年轻人们提出反对意见时,很有可能会引起更多的抨击:你没感受到是你的问题。那些不够幸运的人们正在接受着双重攻击:不仅本身不够幸运,还要再因为自己的不够幸运而受到二次攻击。

再有,对各种人设的歆羡,何尝不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将自己面临的问题归结为投胎不顺,看上去是一种更轻松的解决方案。

“顶配人设”的流行,一方面是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也是社会价值观对于幸福生活的描述过于片面化。好在退而结网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开始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案:既然没有出生在“顶配家庭”,那么就自己重新养育一遍自己。

在豆瓣2023年度科学·新知图书榜单中,排名第一的是美国创伤疗愈大师皮特·沃克的《不原谅也没关系》,尽管书名看起来鸡汤,但这是一本讨论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综合征(CPTSD)的严肃科普书籍。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创伤不是你的错,但复原是你自己的责任”,被很多年轻人奉为行动指南:没有幸运地投胎在有钱有爱的家庭里不是我的错,但重新养育自己、复原自己是我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在豆瓣、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掀起了重新养育自己的热潮。重新养育自己,就是像父母养育孩子一样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在意自己的感受,停止自我批评,将那些自己成长过程中经历过的不完美进行一一修复,成为自己的“顶配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以往的“女人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的消费主义洗脑不同,重新养育自己的关键点不在于物质消费,而是在不断地自我修炼中,用爱自己的方式,使自己成长为内心最渴望的模样。它更强调精神世界的丰盈和独立,更不在意外界的标签。

结 语

结 语

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的童年无疑是不幸的,长大后她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个一直在讨好他人而丧失自我意识的人,导致人生每况愈下。生而为人,唯有自渡。“顶配人设”和“悲惨人设”本质上都是外界给予的标签,人应该活在对现实的感受中,少关注外界标签,多在意自身感受,真正成为精神世界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