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这座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雷神山医院仅用了12天就建成并投入使用,创造了“中国速度”的奇迹。

然而四年过去了,这座备受瞩目的医院现在怎么样了?它是否如同其他一些临时建筑一样,在完成使命后就被荒废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环球网:武汉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紧张建设中,2480万人在线“监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难之中见国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语,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战役中,武汉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就是这句古语的最佳注脚。

2020年初,武汉疫情形势严峻,为了尽快控制疫情蔓延,在火神山医院开建的同时,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也随之展开。

然而,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施工人力短缺成为了一大难题,就在这时,中建三局向全集团发出了一封“英雄帖”,他们号召大家火速支援雷神山医院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没想到消息一出,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不顾被感染的风险闻令而动迅速集结,他们奔赴抗疫前线。

这些建设者都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有的是建筑行业的老将、有的是刚入行的新兵,但在这场战役面前,他们没有分彼此,只有并肩作战的决心。

在所有人的齐心协力下,原计划建设约5万平方米的医院面积被一次次刷新,最终定格在了近8万平方米,床位数量也从最初的1000张增加到1600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广大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座现代化的医院在武汉的土地上拔地而起,仅用了12天时间。

这12天是与病毒赛跑的12天、这12天是与时间较量的12天、这12天更是“中国速度”的集中展现。

雷神山医院的建成不仅仅是一个工程项目的完成,更是全体参建人员众志成城、无私奉献的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见证了中国人民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力量,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速度”背后的“中国精神”。

这座“应急医院”承载了太多人的希望,它的建成让无数患者看到了康复的曙光,同时也为抗击疫情注入了强大的信心和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新华社客户端: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上线了哪些硬核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科技助力,打造智慧医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不仅展现了“中国速度”,更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

在这座医院里,科技的应用无处不在。

走进雷神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独特的“田”字型病区布局,这一设计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更有效地隔离了不同区域,极大地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建设过程中,雷神山医院大量采用了装配式建筑的方式,这种建造方法犹如搭积木一般将预制好的构件运至现场,随后再由工人们快速组装起来。

这样一来,不仅大幅缩短了建设时间,更提高了建筑质量,为医院的快速投入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雷神山医院在医疗设备上也是一马当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T、MRI、ECMO等这些在普通人眼里略显“高大上”的设备,在雷神山医院一应俱全,正是有了这些先进设备的支持,医院才能够全面满足患者的检查和治疗需求。

不仅如此,在病房内,负压系统、医疗废水处理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设施的配备,则为医护人员创造了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可以说从选址到设计、从施工到设备,雷神山医院处处体现了现代科技的智慧结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有了这些“黑科技”的加持,一座平地起高楼的医院才能在短短几天内拔地而起,一个个本应难以处理的医疗难题才能迎刃而解。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科技与速度完美结合共同谱写了一曲抗疫的凯歌。

它的建成不仅为抗击疫情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更为未来医院建设树立了一个全新的标杆,这座智慧医院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可能:

“当前沿科技与传统医疗相结合,我们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是一次科技与人文的完美融合,它不仅彰显了我们在科技领域的硬实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

这种力量让我们在疫情的阴霾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这种力量让我们在挑战面前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

这才是雷神山医院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也必将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海外网:把胜利旗帜插上雷神山——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纪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医院,更是时代索引

雷神山医院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座医院那么简单,它的建成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段历史的见证。

回望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历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速度”的奇迹、也是举国上下齐心协力的力量,12天建成一座现代化医院,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罕见的壮举。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建设者挥洒的汗水,更是白衣天使们日夜奋战的身影,他们用行动向世界证明:“团结就是力量,众志成城就能创造奇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不仅为武汉抗疫做出了重要贡献,更为中国的医疗体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的运行模式和管理经验值得每一个医疗机构学习借鉴。

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模式更是为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它告诉我们面对危机,我们有能力、有信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这种能力和信心的背后是我国在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雄厚实力,同样也是全体医务工作者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更是全社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凝聚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来源:
环球网:发扬抗疫精神,武汉“永久版”雷神山医院即将建成交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使命完成后的转型

雷神山医院的建设从来就不是为了创造一个“建筑奇迹”,而是为了在危难时刻,给人民一个健康的保障。

医院建成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精英汇聚于此,他们有的是大城市的知名专家、有的是默默无闻的乡村医生,但在这里,他们只有一个身份——抗疫战士。

在雷神山医院运行的68天里,这里累计收治患者2011人,其中重症899人、危重症患者179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病魔的肆虐,医护人员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用自己的专业和汗水为患者点亮了生的希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绝大多数患者最终都康复出院,所有人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

在这68天里,雷神山医院上演了无数感人至深的故事,有的患者从鬼门关前被拉了回来、有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高强度运转的68天里,3000多名医护人员无一感染,这背后,是医院严格的防控措施和医护人员高度的责任心。

2020年4月14日,随着最后一批患者的康复出院,雷神山医院暂时完成了它的使命,但它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

作为一座“应急医院”,雷神山医院并没有在疫情结束后被遗弃或拆除,而是迎来了新的使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医院的部分区域被改造成了抗疫纪念馆,并面向公众开放参观,在这里,人们可以通过一张张照片、一件件物品,重温那段艰难而又充满希望的日子。

而医院的其他区域则被改造成了一座后备医院和医疗物资储备仓库,这里的设备被妥善保管、定期维护,并且做好随时准备投入使用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机。

雷神山医院的转型,让这座“奇迹之城”焕发了新的生机,它不仅见证了我们抗疫历程的峥嵘岁月,更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告诉我们任何困难和挑战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任何风雨和坎坷都阻挡不了我们追求幸福的决心。

从“应急医院”到“后备医院”,从“抗疫前线”到“教育基地”,雷神山医院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而这一切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我们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的力量源泉,它将鼓舞我们在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断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从火神山到雷神山,从“小汤山”到江夏云景山医院,一座座医院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是举国上下同舟共济的力量,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砥砺前行的精神写照。

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传承这种精神,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将携手并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因为我们坚信有信仰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有希望的民族是不可阻挡的,让我们以雷神山医院为起点开启新的征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