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沈铁路在东北战场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段铁路,全称北宁路锦州至沈阳段。

在东野发动冬季攻势后,锦沈铁路被拦腰砍断。由此,锦州和沈阳的战略联系中断。

如果要问,这两座城市之间的铁路有多重要?那自然是异常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大决战·辽沈战役》中锦州被包围后,蒋介石命令卫立煌解围锦州。卫立煌经常念叨的那句话,救援不可能,因为时间和空间上不太现实。

这段铁路,蒋介石一直心心念念。

辽沈决战前的2月到8月,蒋介石一直都对卫立煌寄予厚望,希望卫立煌能够执行他的命令,如此从沈阳调兵,重新打通这条铁路。

而卫立煌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曾经派身为东北剿总的参谋长赵家驤、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以及第一兵团司令官郑洞国前往南京向蒋介石据理力争,说什么兵出辽西必死无疑的恐怖话语,话里话外的威胁蒋介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没办法,又钦点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去打通锦沈铁路,卫立煌同样干扰,导致蒋介石没有办法。

直到那场空前的大决战到来。

那么,如果卫立煌真的愿意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有没有打通锦沈铁路的可能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其实,我们看一看当时的态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野自从冬季攻势之后,因为有一段时间决心攻打国军的最北的孤点长春,其主力一直驻防在四平以北地区,四平以南兵力配置相对减弱,到了锦沈铁路更是少得可怜。

锦州到沈阳这段铁路根本没有东野主力,实实在在的具有战斗力的部队也仅东野四纵和九纵,合计不到七万人的兵力。

我记得在评论区看过相关的分析,说什么只要国军敢露头,直接就是一顿暴击!

这话大抵是有一点危言耸听了。东野能够在区域内暴击国军,一定是在有着兵力优势的基础上,单锦沈铁路上面的两个纵队,还不至于能够达到暴击国军的存在。

从后期东野倾兵南下的抵达新民地区的时间来看,足足有一个星期。如此长的时间,国军完全可以凭借这段时间快速打通锦沈铁路。

所以,打通锦承铁路的根本不是问题。关键的问题在于,卫立煌打通这条铁路,必须要派出两个军以上的兵力求得一个战略支撑点,以便能够支撑这段铁路的安全环境,这个问题就极其致命。

因为国军的外围据点一旦形成,东野主力就会南下进攻,这等于变相在给东野送人头。而外围据点一丢,锦沈铁路便会再次被切断。

这就好比是冬季攻势的国军布防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张图是国军当年在冬季攻势时期的防守态势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外围的法库、开原、四平其实最大的作用便是承担着锦承铁路的防御任务。

但这些外围据点屯兵驻防,又会引起东野大军倾兵进攻,所以卫立煌接管东北剿总大位之后,快速收缩了外围据点,法库、开原、四平据点相继选择性放弃,南部的鞍山、辽阳也选择性放弃。

最终,形成了辽沈战役前的防御态势图,也导致了锦沈铁路的断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是典型的恶性循环,卫立煌有实力打通这条铁路,但却没有办法守住这条铁路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