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云南,有这么一支英雄的、经历战争洗礼的英雄部队,35550部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耳熟能详的边防15团。

边防15团,和一些老红军部队相比,历史相对年轻,是解放之后成立的。具体时间是1956年4月组建。这支部队的前身是13军39师115团二营及思茅边防军分区公安边防37师部分官兵组成,组建驻地西盟瓦族自治县。

也就是说,如果看部队沿革和血脉,这是我们老13军的一支部队,有山地铁拳、丛林猛虎的血液和基因。

15团成立之后,随着任务的调整,1956年4月至1969年5月驻守思茅地区西盟县。而到了1969年5月至1979年4月,部队驻守德宏州潞西县。一直到 1979年4月,部队被调到文山州麻栗坡县。

麻栗坡,正是当年那场战争的最前线。

驻地推到前线,就是在为战斗做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自卫还击作战中,边防十五团担负的作战任务最重,其中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都属该团战斗防御的重要地段。

在参加边防作战的十年中,边防十五团分别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先后配合14军、11军、1军、67军、47军、27军、13军37师,同全军15个侦察大队和特种部队在该区并肩作战。

同时该团还参加了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作战247次。攻占高地27个,毙伤敌174O名,俘敌6名,摧毁敌营房7O余幢,击毁敌坦克3辆,观察哨72个,击毁敌火炮3门,汽车4辆,缴获敌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

十五团的战友敢打敢冲不要命,真正用自己的血肉、勇气、坚韧、顽强,从一个山头冲向另一个山头,从一个阵地冲上另一个阵地,用一颗颗子弹打出了军威国威,捍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

十五团的战友们在十年的自卫还击作战中,通过浴血作战,先后涌现出了大量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个人,其中二营七连1984年9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边防钢七连。十二连被中央军委授予戍边英雄连。五连被誉为八十年代上甘岭精神连队。炮营一连、工化连、团侦察队各荣立集体一等功。

十五团的战友在十年的自卫还击作战中,前赴后继,全团有4296人荣立战功,9名个人荣立一等功,64名个人荣立二等功,192个排以上单位荣立战功。两个排荣立一等功,先后有7O多个单位受到了总部和大军区、省军区的表彰!

十五团的战友在十年的自卫还击作战中,真正做到了不怕死不要命,团里先后牺牲了1OO多名烈士!

这就是英雄的边防十五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