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新导演」要做一部短片?

短片是导演能力的浓缩

短片的成功,就是自己能力的证明,是所有实力型导演必走的一部。也基本上是多数导演走向长片或者大荧幕的必经之路。

毕竟没有人敢拿出真金白银,给一个自命不凡的新人。

我们所熟知的大导演,都是用自己的短片,证明了自己的超强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奉俊昊《沉浮》短片·2003年

6分钟的长镜头组成了一部短片,这是奉俊昊34岁的一部短片。据说,这也为后面的《汉江怪物》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克里斯托弗·诺兰《蚁岭》

这是克里斯托弗·诺兰28岁的一部短片。有看过的朋友也都会清楚,诺老师,在那个年纪真的是青年才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达米恩·查泽雷的《爆裂鼓手》之前的短片版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爆裂鼓手》短片版本

短片也让长片的有了雏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达米恩·查泽雷

(不就拍一个打鼓嘛,有什么可拍的?)

查老师把影片的节奏,压迫感渲染得让人窒息。

国内的知名导演更是数不胜数了。

去年,申奥的《孤注一掷》在国内院线取得极大的成功,之前他的短片《河龙川岗》,以及《我不是药神》文牧野导演,在长片之前,已经积累了好几部短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牧野《斗争》

短片,能看到导演扎实的能力。

很多新人在写故事的时候,总想做一个剧情激烈,甚至偏激的情节,或者刻意夸张的去表现。总体很容易造成一个问题就是缺乏真诚。往往那些真正优秀的作品里,都是一个朴实的故事,甚至是朴实的人物,而往往最朴实的东西,最难拿捏。因为要把一个朴实的人物,展现出人最底色的情绪,这是一个导演的功夫所在。

短片的制作成本高吗?

一部影片的主要成本,来自于器材,演员,场地,道具,交通,膳食和各部门劳务。

那由于短片刚开始是非盈利的状态,一般情况下短片的制作,通常是刷脸+画饼+诚意。

如果能力够强(脸皮够厚),演员,场地,各部门的劳务甚至都可以免去。

只剩下器材、交通和膳食这样避不开的硬性支出。

所以一部短片的成本,避开大场面,朴实叙事,成本基本不会超过1万。

甚至几千元就能搞定。

比如在戛纳电影基石单元入围的李家和的《地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儿》导演:李家和

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石单元二等奖

当然,刷脸+画饼+诚意这个能力,是每个导演必备的能力。也是除了导演专业能力以外,最重要的能力。

导演思维

导演思维这4个字,好像神秘莫测。其实就两句话,第一,了解定位下的表达方式,如果不清晰自己的定位,之后走的全是弯路。第二,导演的关键能力,是对剧本每一场戏的情绪链条的把握。很多人都说,导演就是把文字转化成画面,这句话也只说对了一半,导演的真正能力,是如何把文字情绪,转化成画面情绪;你表达的情绪是有多深,多浅,是否符合你定位下的表达方式。

真正拍过片子的人,才会了解这句话的分量。

其实对于新手来说,碎片化的东西,真的是一个很大的伤害。

那做好所有的行业,都是认知加技术加资源,影视行业更是如此。

我们先抛开资源不讲, 目前的行业状态是,技术不稀缺,内容很稀缺。

所以单纯依赖技术的影视服务,价格会比较低。

因为所有的拍摄,后期,乃至炫酷的那些技巧,所有的教程,在网上可以免费获得。做基础的剪辑,做基础的摄影,变成了没有门槛的职业,价格竞争非常激烈,随着年纪越大,越发疲惫,到了一定岁数,自己就转行了。或者等着被AI提前替代。

越往上走,拼的就是内容能力了。对脑力的依赖就够大了,到这一步,每年一点点进步,生活也会舒服一些。

由于短视频的冲击,宣传片需求的格局正在转变,如果进不了大厂的供应商库,也很难生存。

再往上,首先考验的就是脑力和心力,需要匹配的资源更多,路很长,当然回报也是最大的。

所以缩小到影视行业,懂技术,只是我们的第一步,也是我们的本职,但是真正拉开差距的,是这些技术以外的东西。

有句话讲:有道无术,尚可求术;有术无道,止于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白,变成导演,最应该重视哪方面的学?

不是什么拉片,也不是什么导演思维,更不是什么分镜,还有什么运镜。

因为好作品的核心,不是分镜多厉害,是剧本够不够好。

如果先学那些东西的话,你总会关注这些表层的技术, 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商业短片,每次最焦头烂额的,不是分镜那些,是剧本还没构思出来。

剧本是一剧之本。剧本好了,才为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国内的顶级导演,国内的顶级演员,国内的顶级团队,国内的顶级制作,

作品出来之后,为什么骂声一片。

可能是导演拉片拉得不够吧?

可能是导演没什么导演思维吧?

可能是导演不会画分镜吧?

可能导演不会一镜到底吧?

我也不敢妄加评论这些国内顶级作品,在那个位置上,肯定有那个位置上的难处,以及很多不能言说的原因。

我只是想说,剧本不好,给你顶级的配置,也做不出来好作品。

剧本好,即使拿单反拍摄,也能上得了院线。

很多人抱怨,自己碰不到好剧本,多数情况下,不是说碰不到好剧本,是如果你不懂剧本,不写剧本,你连发现好剧本的能力都没有。

我知道有个导演,在报纸上看了个民生新闻,写成剧本,用很朴素的镜头语言,拍了个短片就上了戛纳。

你真正懂了内容,懂了剧本,有了感受力,这些分镜技术,导演思维,自然而然就懂了。

这句话,只有真正在一线创作的人才懂。

当导演最快的方法,是写剧本。多么朴实且真诚的教导。

即便不是新人,很多知名导演,也都在渴求好的剧本。

我承认学点简单的技术,能有很强的获得感,马上就有成为导演的感觉, 但是,这些表面技术,是最容易被替代的。

多数人总喜欢,去丰富自己的战术,来掩盖自己的战略不足。最后只能疲于奔命,劳多功少。

所以,多读,多看,多写,多思考,多训练,慢就是快。你我都在路上,祝愿大家自己不仅能写好,也能拥有发现好剧本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肖恩·贝克短片《雷鸟》

短片可以盈利吗?

可以。

短片的奖金非常的丰厚。

如果是入围国际A类电影节,中国大陆很多城市的现金奖励非常丰厚。由10万甚至到50万不等(需要根据每个城市每年的奖励标准)。

除此之外,如今越来越丰富的节展和放映机会,也会给导演提供更多的创作机会和 。

所以踏上导演的第一步,就是做一部短片出来。导筒空间,打造的「短片第一」训练营,线下面对面,来跟你分享一线的创作环境。

针对专注内容创作的新导演,进行培训和孵化。

关键词是:专注、内容、新导演、培训、孵化。

「深圳站」导筒「短片第一」线下实训,马上就开始了

专门针对想往剧情导演发展的新朋友!

6月 21 日 编剧:剧本构成、剧本框架、素材提炼

6月 22 日 导演:景别运用、导演文本、叙事风格

6月 23 日 实拍:拍摄规划、实际拍摄、后期制作

提供拍摄器材,演员,剧本,现场拍摄一段剧情。

面对面更能掌控细节!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燕晗高地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