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天使支教并“设为星标 ★ ”一起探寻适合儿童的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中专生姜萍拿到数学竞赛全球12名的事迹还在轰轰烈烈的传播。

已经好几天了,热度居然还没消退,听说还有影视公司要给姜萍拍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今天一醒来又看见一个新说法:有人怀疑姜萍作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啥这么怀疑呢?

这些人觉得,阿里这个比赛是线上的,48小时才交卷,又没监控,谁知道参赛者会不会作弊呢?

第二,姜萍接受采访时出现过一个她写板书的镜头,但那个板书有bug!把Σ符号写成了1/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姜萍一个中考数学都没答完的人,怎么上了高中就成数学天才了?

这不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说作弊论哈,这点是最可笑的。

为啥这竞赛是开卷,就是因为题够难啊!

又不是小学生期末考,你以为手机扫一扫就能找到原题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AI才答了34分,姜萍自己考了93分;她老师考了125名,姜萍自己考了12名。

请问她能找谁作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板书,人家就是镜头前摆拍一下,你说这网友是有多闲会去算人家黑板上的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就是最后一点,一个初中时数学考试都答不完的人,上了高中怎么成的数学天才?

害,这位朋友,你没有听说过娃有“开窍”这回事吗?

说到开窍,这两个字一直如神话传说般存在于广大家长的心目中。

很多人都曾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

有些成绩原来不怎么样的娃,但是从某天开始突然就突飞猛进,感觉就像打游戏开了挂一样; 有些从来不上心学习的娃,某天突然就知道学习了,头悬梁锥刺股,就像大脑某一根神经错位了,受了某种刺激又恢复原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家里的老母亲和老父亲都又欣喜又疑惑:原来那个皮猴子怎么开窍了?

而更多的家长会想:啥时候我家的那个也能开窍?到底怎么做娃才能开窍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咱们就接着之前的话题聊聊娃“开窍”的事儿。

其实开窍这玩意往简单了说就是两点:

1 )娃在某瞬间真正理解了学习是为什么,对学习产生目的性和强自驱力

2) 娃掌握了“系统性学习”的规律和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为啥你家娃没开窍?

因为很多娃心智发育都没到达上面两点所需要的程度而已。

娃随着大脑发育和外部信息刺激下的心智认知发展,会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到了某个时间点,很多看起来愚钝、痴笨的娃忽然就开窍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我Bing小三前也是浑浑噩噩的。

经历了小三和高二两次开窍后,每次带来的都是学习动力和认知能力飕飕地双重提升!

但是有很多娃因为家庭教育缺失等环境原因,到最后都没有经历“开窍”,最后成了永远的学渣。。。也是可惜。

其实根据正态分布,真正智商有问题的娃是极少数。

学渣大多不是智商硬伤,而是从小就没开窍,没搞懂的知识就像滚雪球,到了高年级就积重难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啊,开窍也不能太晚啊!

问题是,窍不是你想开,想开就能开。

爸妈往往因为着急而显示出焦虑,对娃形成压力反而起反效果,进入负循环。

开窍是一种很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好像一颗果实,熟了就掉下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怎样帮助这颗果实成熟,你首先要从娃内心的角度,理解整个过程。

先讲两个“笨娃”开窍的故事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一:

我小学三年级之前,懵懵懂懂,不知道“学习”是啥,大人让我学习我就学,但不知道学习到底为什么。

老师讲课我都认真听,但听不懂;认真写作业,但全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考试一道填空:一()鸟,一()火车之类的,题目说填写一个单位。

其实就是填一(只)鸟,一(列)火车。

但我一脸懵逼,单位?单位不是大人上班的地方吗?于是我想起他们整天说“办公室”,大笔一挥,就全写了上去。

讲评卷子的时候老师气得大喊:“什么是一办公室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班的孩子笑得东倒西歪。

没错我就有这么懵逼。

爸妈也很着急,就跟我讲题,但他们一讲题我就紧张,爸妈就更紧张,估计是心想怎么娃这么笨啊!我就更紧张。

后来就进入了负循环。遇到任何要学的东西,本能的认为我学不会。

但到了三年级,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要上学,明白了每个科目对将来有什么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要写信看报就要用语文啊,要买东西就要用数学。。。那么明显的东西,我的确到了三年级才真正理解!

以前总把注意力都放在家长、老师身上,观察他们的表情动作,想怎么让他们满意,蒙对答案好让他们不骂我。

现在我明白了,要留意的是话中的内容、知识点,记录没听懂的地方,不断去想,去问,直到搞懂。

以前觉得知识是无法驾驭的东西,现在我发现,只要我在上面多花一点时间,读的书多一些,慢慢地就搞懂了。只要愿意,我会进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都是我自己悟出来的。

感谢我识了字,也感谢爸妈给我囤课外书,因为想逃避现实,我用了两年左右把这些书读完了。

至今有印象的有《春秋战国故事》、《世界地理知识》、甚至《小学生优秀作文》月刊。

一开始就像猜谜语,还要查字典,但是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可以躲起来看一下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而当这些抽象概念形成以后,理解学习上的题目什么的就忽然变得容易了!

那之后我停止对大人们的察言观色,而专注于学习的内容。

明白这一切之后,我忽然觉得周围的世界变得清楚起来。

那种感觉印象深刻,以至于多年以后依然记忆犹新。

学习终于成了“我自己的事儿”,到了五年级我就是学习委员了,从此成绩再也没有掉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二:

小学时候我成绩很渣,初中时靠着一股蛮劲把成绩搞了上去,还被一所名校录取了。

但是进入名校又发现大神林立,想当人家腿毛都要排队等毛孔,才明白蛮拼不是一切,必须创造自己的学习体系。

这也是我开窍的过程,包括我周围的很多学霸,“开窍”都是同样的过程,基本都是以下几个步骤:

1. 找到学习动力

2. 管控时间提高效率(作息)

3. 锻炼强大心态

4. 摸索具体学习方法

当你选择玩或者学习的时候,你如何说服自己选择学习,而不是选择玩?

有段时间,我突然感觉到虚度光阴让我愧疚,所以我去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我才知道这叫“德性自律”,德性自律是扪心自问,借助心中的觉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是开窍的第一步。

我现在休息时间都是背英文、日文单词,也就是说,对大部分人来说万分痛苦的事,对我来讲是大脑的歇息。

这是由于长期德性自律,使我可以“不勉而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说说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而我的方法就是理解和重复。

理解,是说理解每个学习对象背后的内涵和逻辑,尤其是背诵文章、背诵公式的时候,有了透彻理解,记忆就非常容易。

重复,则是一切记忆的提高法则。认识我的很多人都说我记忆力好,但我自己知道,不管是英文单词还是文言文字词,只有重复才能熟练。

也只有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才能真正做到理解,而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窍没有捷径,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大量累积的基础上,只有累积的足够大,才能从中提炼出自己的识体系和学习路径,慢慢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为什么很多人等不到最后的飞跃?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还没有累积足够的量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我们会发现让娃经历开窍,有两个关键性的因素:

1)找到学习的目的性 2) 养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先说目的性。其实大人觉得一些理所当然的常识,娃是不知道滴!

一进入学校娃面对的就是抽象符号的世界,他们没法把这些抽象的符号和自己的生活产生联系。

于是老师和家长说什么我做什么就好了,单纯盲目复制指令,既不懂得“学”和“会”的联系,也没有“会”的动力,当然学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目的性解决了,其他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否则再多的培训班补习也事倍功半。

所以让娃开窍,第一个重点就是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习的目的性”具体地展现在他面前。

再说养成自己的习惯和方法。这个要从日常小事抓起。

神经学证明——大脑是否聪明,最重要的是神经链接网络的发达程度。

什么叫做发达呢?1.神经粗,2.链接多,密集编织成网。下图是磁共振拍照技术可以看到的大脑神经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佛大学加恩-维登教授新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拍照得到的大脑神经网络图

脑神经网络是怎么强大起来的?

答案就是大量学习!

当我们学到一个新的知识,建立一个新的概念时,都会发展出一个新的神经键。

如果这个神经键被反复使用,它就会长得粗壮;不被使用就会慢慢退化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对事物的记忆从浅到深分为sensory register(感觉登记?)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一个英语单词,背过以后不用,自然就忘了,如果常见到,就会变成长期记忆。

实际在我们大脑中发生的,就是建立神经链接的生物现象。

儿童认知学大神,皮亚杰也这样描述过,儿童通过各种学习活动(经验、讲授或书面学习)对外部世界构成一个各种概念相互交错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图式、Schema)。

知识体系指的可不仅是学校教的数学公式、物理定理,而是人对客观世界本源的认知,一堆概念的集合。

例如“学校”这个词进入脑海时,我们会联想起这个大概念下的一堆子概念:教室、老师、同学,在教室上课、在操场玩耍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还有更抽象的概念:不交作业会写检讨,顶撞老师可能会穿小鞋,同学A成绩好性格好我要和他做朋友,我讨厌同学B但还是不要表现出来比较好,我是班长要以身作则...

一大堆想法就脑洞大开地涌现出来了——这就是联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看这是非常简单的东西,其实里面包含了社会机器,组织形态,人际法则等等很复杂的东西。

所以我们要善用生活中点点滴滴,足够的累积、重复、刺激,把大脑网络“打通”。

让娃接受更多元的知识,建立更多元的认知,培养更灵活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脑神经网络强大以后,也就是知识体系搭建起来后,会反向使得学习能力变强,“开窍”是一定会发生的!

就像姜萍的老师说姜萍其实并不是一个天才,而是属于勤奋型选手。因为她几乎所有的课余和晚自习时间都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有时做题做到夜里一两点钟。

正是有这样的强度的学习和深入的思考,才让她的数学进入新的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ing总结:

总之,我们从出生第一天起,每分每秒都在塑造自己将来的形态。

“开窍”不是某天突然就灵光一现自然发生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天才”也不是某天突然就迸发的,而是经过了大量的学习、积累,背后是不懈努力、不断的重复。

只要你耐心培养,静待花开,一定会有“开窍”的那天!

来源:英华兰DrBing

儿童的未来在教育

未来是一个需要创造力的时代

有没有一种教育能让孩子

不被各种试卷扼杀掉应有的创造力?

有没有一种教育能让孩子

在老师陪伴下建立属于自己文化的归属?

有没有一种教育能让老师

与孩子一起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寻找有缘家庭,一起探寻适合儿童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