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过去,定军山依然巍峨耸立,汉江水日夜奔流不息,但是曾经的沔阳,现在的勉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者|大师傅 出品|夹馍星球
今年5月份,陕西省发布了2023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县”名单,共10名:
7个产业功能县:蒲城县、高陵区、鄠邑区、神木市、府谷县、勉县、靖边县
2个农产品主产县:周至县、宁强县
1个生态功能县:甘泉县
所谓“产业功能县”,就是侧重于工业,这里面有6个是位于关中地区和陕北能源地区,大家一看就懂得,而陕南也有一个入选,那就是汉中市勉县。
不熟悉陕西的朋友,单从“勉县”两个字看不出什么奇特的地方,但只要稍作介绍,贴上两个标签后,就会得到一声反响:原来如此。
第一,《三国演义》中,黄忠斩夏侯渊的定军山,就位于勉县,那是奠定三国鼎立格局的关键一战。而诸葛亮去世后,也选择葬于定军山,所以这里有重要的三国文化遗迹。
第二,陕西钢铁集团的核心企业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也位于勉县,年产钢400万吨,销售收入160亿元,是陕南三市中最大的省属国企。
△勉县的城市景观
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便于发展文化旅游业,又有强大的国企产业支撑,勉县能入选陕西十强县,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定军山这么重要?为什么勉县有钢厂?听夹馍星球详细讲来。
勉县位于汉中市的中西部,汉江从中穿过,江北即是县城,江南坐落着定军山。
勉县建县始于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因为当时汉江这一段叫“沔(mian)水”,根据古代方位原则“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县名便叫沔阳,属汉中郡。
据说刘邦封汉中王时,丞相萧何在沔阳筑城,储积兵粮,为日后北进关中奠定了基础。
△勉县在汉中的位置
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沔阳县曾多次改名,比如曾叫嶓冢县、西县,到元朝时属于沔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降沔州为沔县,才稳定下来,持续数百年,直到现代。
1964年,在郭沫若倡导的生僻字地名改革行动中,沔县改名“勉县”。字倒是好认了,但历史韵味没了,所以对于这次更名,至今争议很大。
△沔县更名勉县
勉县在历史上之所以重要,与它的地理位置有关。
古时从关中到汉中,有四条穿越秦岭的栈道: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陈仓道。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修的是褒斜道,渡的是陈仓道。而陈仓道在汉中的入口,就位于勉县。
从汉中到成都有一条“金牛道”,据传是战国时期,秦王赠给蜀王一头石牛,说是能拉出金子,蜀王满心欢喜修通了山路来运牛,没想到修的是自己被灭的道路。
而金牛道的入口,也在勉县。
身处两条重要道路的交汇点,勉县可“北通秦陇,西控巴蜀”,重要性显而易见。可以说,汉中郡的郡治虽然在南郑(今汉中市汉台区),但它的命脉,其实是在勉县。
在勉县西边两个道口的附近,筑有一道军事要塞,名叫阳平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
△勉县的位置重要性
时间来到东汉末年,朝廷衰微,群雄并起,天师道第三代传人张鲁占据了汉中郡。他在此传教,并加强了阳平关的设施,依山修筑了一座石城。
215年,统一北方后的曹操,率兵攻打汉中,来到阳平关,因地势险要,久攻不克,决定退兵。没想到前军夜间迷路,闯入对方别营,打败了守军。曹操趁机杀了个回马枪,攻破了关城。
阳平关失守,汉中也就保不住了,张鲁投降。
而这时,刘备正在和孙权争夺荆州。刘备见汉中归曹,担心益州(今四川)有失,便坐下来和孙权和谈。于是,孙权转而从合肥一线进攻曹军,曹操只好撤回,没有接着南下进攻益州。
曹操留夏侯渊守汉中,封他为征西将军,相当于西北军区司令员。
汉中是益州的北部屏障,218年,在益州站稳脚跟的刘备,开始发兵进攻汉中。除了守荆州的关羽外,其他重要战将悉数出征,可见这场战争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剧照,刘备攻打汉中
第一回合,张飞、马超攻打武都郡郡治下辩县,企图截断曹军运粮路线,但败给了曹洪和曹休。第二回合,陈式带兵攻打马鸣阁道,想截断汉中和外面的联系,又败给了徐晃。
于是,所有压力都来到了刘备的主力部队,必须拿下阳平关,否则只能退回。
阳平关易守难攻,只要夏侯渊死守,刘备就毫无办法,双方相持不下,转眼就是219年春了。
刘备听从谋士法正建议,带领部队撤退,然后向南渡过汉水,沿山路进军,来到了定军山。
△远眺定军山
这片山脉是巴山的支脉,沿东西方向绵延20多里,共有12座山峰,又被称为“十二连珠山”,而定军山便是第三座山峰。其位置在今勉县正南方5公里处。
刘备一动,夏侯渊着急了,担心对方占据了制高点,于是带部队来抢夺定军山。而这正是刘备需要的——反客为主。
一场惊心动魄的汉中争夺战,在定军山打响了。
关于定军山之战的进行过程,《三国演义》用了两个章节来描写,但它毕竟是小说,并不可信,地点也对不上。
陈寿《三国志》虽是权威史籍,对参加这场战斗的人物志都有提及,但比较简略。比如,刘备的部分写道:
“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山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嗓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
△自绘定军山之战行军路线(不一定准确)
综合几个人的记述,大概可以还原一下过程:
夏侯渊在定军山扎寨,让张郃守东边,自己守南边。夜里,刘备派出一万精兵,分成十路,偷袭张郃。夏侯渊分出自己一半的兵力去支援张郃。
这时,刘备命黄忠出马。蜀军放火烧曹军的围挡,夏侯渊正在修补围挡,黄忠从高处冲下来,部下击鼓鸣锣,喊杀声震天,夏侯渊来不及防备,被黄忠斩于马下。
△黄忠冲击夏侯渊
夏侯渊死后,曹操亲自率军到汉中支援,但刘备已占据优势,坚守不出,曹操找不到歼灭对方主力的机会,时间长了,粮草也供应不上,只好退军。
中学课文《杨修之死》中的“鸡肋说”就出自这里。
拿下汉中,刘备便可以通过汉江连接益州和荆州,形势一片大好。可惜,孙吴眼见刘备势力坐大,心生忧虑,背叛同盟,偷袭关羽,夺走了荆州。辛辛苦苦大半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在那两三年里,刘备手下的军师法正,大将黄忠、张飞、马超,也都相继死亡,最后他自己也败给东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临终前,他唯一能托付的人,就是诸葛亮了。
△诸葛亮
227年,诸葛亮写完一篇《出师表》,然后率部北上,驻守汉中,开始了北伐征程。
他的行辕相府,即办公室,不是设在郡治南郑,而是在勉县,军队从这里出发更方便。他在定军山下的平地上屯田、练兵、打造兵器,精心准备。
从228年开始,诸葛亮一共5次出征,希望能占据陇西,出击关中,问鼎中原,复制当年韩信的丰功伟绩,但都失败了。
一个很大原因是西汉初年发生了武都大地震,导致嘉陵江袭道,割断了西汉水和汉江的连接,使得从汉中往外运输粮草特别困难。诸葛亮有几次都是因为粮草不济,不得不退兵。
△诸葛亮五次北伐图(图|中国国家地理)
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病逝,遗命将自己葬在定军山,可以想象,他是想在这里看到蜀汉能成功。
武侯墓位于今天勉县定军山镇,墓前有两通墓碑,一是明万历年间陕西按察使赵健所立;一是清雍正年间果亲王允礼所立,没错,就是《甄嬛传》中那个果亲王。
1735年,雍正命果亲王带着弘历办理苗疆事务,很可能在就是在此行途中经过汉中,祭拜诸葛亮并立碑。同时,果亲王还重修了武侯祠牌楼。
△武侯墓墓碑
诸葛亮去世后,因民间为其建庙的呼声强烈,263年春,刘禅下诏在诸葛亮墓地旁建庙,这是全国第一个武侯祠。
同年冬天,蜀汉灭亡,诸葛亮终究还是没有保住故国,此所谓“天命难违”。
明正德八年(1513年),武侯祠从定军山迁建于县城(即勉县老城,今天为武侯镇),现扩展为武侯祠博物馆。尽管在全国有多处武侯祠,但很多人认为勉县武侯祠最正宗。
△武侯祠
三国时代虽然远去,但借助小说《三国演义》、京剧《定军山》等文艺作品的传播,关于它的故事源远流长,这就是定军山如此出名的原因。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用摄影机拍摄了京剧明星谭鑫培表演《定军山》的场景,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电影”。
而勉县因此成了“中国电影之乡”,其实和电影没啥关系,关键就是“定军山”三个字的原因。
位于秦巴山区中,勉县的矿产资源丰富,和略阳、宁强并称为“勉略宁金三角”。早在汉代时,就在沔阳县设有铁官,管理冶金事务。《汉书·地理志》载,沔阳北五里多有铁矿。
诸葛亮驻军勉县,也是因为这里有铁矿,方便打造兵器。后代人在定军山下种地时,常能挖出铁箭镞、扎马钉和铁刀,昭示着历史的悠悠。
到了近现代,钢铁生产成为工业化的象征。1959年,在大炼钢铁的背景下,勉县在城关镇贾旗寨(今勉阳街道)建造了“沔县钢铁公司”,其附近有民国时代建立的民生煤矿。
1960年,冶金工业部也看中了勉县,计划在武侯墓附近建设“汉江钢铁厂”。
但随后进入三年困难时期,国家对建设项目进行调整,汉江钢铁厂和沔县钢铁公司相继停建。
△勉县县委旧照
真正的机遇是1960年代中后期开展的“三线建设”。国家经勘察认为:汉中地区处于战略纵深地带,地理条件优越,物产丰富,水利资源充足,是国防工业和国防科研建设的良好基地。
问题是山区交通不便,设备和材料进不来,所以周总理做出指示:先上铁路。
此时,从宝鸡到成都的宝成铁路已经建成,基本沿着嘉陵江的走向一路南下,经过汉中西部的略阳、宁强两县。而在东边,襄渝铁路已开始建设,途经安康。
1968年9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修建阳安铁路,即从汉中阳平关站到安康站,这样就可以把宝成铁路和襄渝铁路连接起来,就像当年刘备想把汉中和荆州打通一样。
△阳安铁路路线图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阳平关并不在勉县,而是位于宁强县,三国时叫阳安关,北宋时改为阳平关。而勉县的阳平关,便叫“古阳平关”。
1969年1月,阳安铁路开始施工,除了铁道兵,还发动各县百姓参与修路,至今老一辈人仍有鲜明记忆,那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为统一领导,组建了修建指挥部,工程代号“1101”。
1970年12月,阳安铁路通车试运营,1976年正式通车,在勉县境内设有勉西、勉县等站。
当时,阳安铁路归属郑州铁路局安康分局管理,而安康分局在汉中地区的管理单位,基本都设在勉县,比如勉县工务段、勉西机务段等。可见勉县的交通位置,要重于汉中市区。
△勉西火车站
随着铁路的修建,勉县的工业建设也重新起步。
因为众多国防工业布局汉中,而建设工厂需要钢材。1969年,冶金部决定重建汉江钢铁厂。1970年,汉中地委也决定在沔县钢铁公司旧址重建汉中地区钢铁厂。
前者俗称“大汉钢”,后者俗称“小汉钢”。
1973年,为了给钢铁厂运送机器和矿石,冶金部又在汉江上修了一座桥。因为承建单位是第九冶金建设公司,所以叫“九冶大桥”。不熟悉的人,容易看成“九治”。
这是勉县的第一座汉江大桥,在此之前,从定军山到对面的城里,需要乘船,人工摆渡。一旦发大水,两岸便无法通行,只能望江兴叹。
△勉县九冶大桥
这座桥极大地方便了勉县人的生活,并在很长时间内是勉县唯一的跨江大桥,直到1997年“马营大桥”建成通车,才缓解了九冶大桥的负担。
汉江钢铁厂建成后,也曾中途下马,真正的腾飞是在1985年并入了略阳县杨家坝铁矿,扩大了规模,建成了年处理原矿40万吨的生产线。
1989年,“小汉钢”改名为汉中铁合金厂,其产品曾出口日本,为国家创汇做出很大贡献。
在钢铁厂的带动下,那时候的勉县还拥有众多工业企业,比如陕西硬质合金工具厂、海红轴承厂、汉中地区磷肥厂、汉中化工总厂等,是汉中地区工业比重最大的县。
这是勉县今天能位列陕西十强县的底子。
作为计划经济时代促生的工业城市,勉县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也经历了阵痛。
2000年,汉江钢铁厂因亏损严重,破产倒闭,工人全部下岗。因资产还在,这时候来了“接盘侠”——河北省的民营企业“唐山宝业集团”。
宝业集团先是通过租赁经营,恢复了钢厂生产,保住了工人的工作。之后又相继收购了汉中铁合金厂、略阳水泥厂、汉中化工总厂等企业,成立了“陕西汉中钢铁有限公司”。
这样一来,原先的“大汉钢”和“小汉钢”就合并一起了,简称“汉钢”。
△汉钢
民营化后,效果也是立竿见影。2003年,汉钢产出了第一炉钢,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2006年产出了第一卷带钢,结束了“有钢无材”的历史。
但到了2015年,因产能过剩,宝业集团经营困难,又把汉钢卖给了成都泰丰广华集团。河北老板变成了四川老板。
2008年汶川大地震,勉县是受灾区,比如九冶大桥成为危桥。重建时,勉县得到了省上的支援,陕西钢铁集团决定在汉中投资建立一个钢铁厂,即“陕钢集团汉中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挂牌运营,当地人称“陕钢”。
陕钢也位于定军山镇,在汉钢的东边。这样一来,勉县就拥有了两家钢铁厂,有人指出这是重复建设。但一家是私企,一家是省属国企,性质还是不一样。
△陕钢汉中公司
钢铁企业虽然能带来经济效益,但也会造成污染。尤其是钢铁厂建在定军山下,与不远处的武侯墓风景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回想公元263年,魏国大举伐蜀,征西将军钟会攻打汉中时,曾派人去拜祭诸葛亮庙,并“令军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而现代人何止“刍牧樵采”,还烧铁炼钢。
陕钢的院子里有两个大烟囱,不间断地冒着白烟,当地人说这是定军山下的两炷香。想必诸葛丞相不会为此感恩。
△陕钢的烟囱
2014年,历史作家马伯庸曾到勉县,发出感叹:“这地方很穷,难得有个工业项目进来,好歹能改善一下民生。祭诸葛这样有情怀的事,总不如填饱肚子重要。这还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提高,情况也在好转。陕钢配套了静电除尘和脱硫设施,烟囱里所排的白雾,经过了脱硫处理,主要成分其实是水蒸气。
勉县还建设了循环经济产业园,是汉中循环经济聚集区的核心区。产业园里有龙头企业汉中锌业,隶属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其前身是21军后勤部队在宁强县燕子砭镇创办的陕西八一铜矿。
目前,勉县的工业发展战略是“打造全省现代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以金属制品加工、废钢综合利用、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
△勉县俯瞰
同时,文旅康养也是勉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勉县的武侯墓、武侯祠博物馆都是国家4A级景区。2023年,勉县共接待游客124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6.32亿元,几乎占汉中市旅游收入的四分之一。
2023年,勉县还启动了“定军山诸葛文化旅游区”国家5A级创建行动。而今年恰恰是诸葛亮去世1790周年,如果创建成功,将是对丞相最好的纪念,也将是汉中市首个国家5A级景区。
△诸葛古镇景区
正是靠着历史文化和工业企业这一软一硬的组合,勉县才拥有了王牌,早在2019年,它便是陕西十强县。2023年评选标准变化后,勉县又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县”。
数千年过去,定军山依然巍峨耸立,汉江水日夜奔流不息,但是曾经的沔阳,现在的勉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勉县的定位是打造汉中副中心城市,其实它的未来就蕴含在这次的奖项中——“高质量发展”。所以,除了追求经济数据,更要注重环境保护,悉心守护好这片美丽的山水,让勉县人民宜居,才是真正的“突出贡献”。
【原创文章,禁止抄袭和短视频搬运剪辑,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