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洛川县因地制宜,整合川道土地资源,发展瓜果蔬菜等特色种植,增加群众收入,让特色种植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小香菇激发大动能

6月13日,在洛川县土基镇黄连河生态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的香菇种植大棚,一排排菌棒整齐排列,朵朵香菇升柄展伞,个头饱满、长势喜人。工人们穿梭于大棚间,忙着采菇、分选、装筐。

“今年生产香菇菌棒50多万棒,平菇菌棒20多万棒。产品主要销往西安、内蒙古、河南及周边市县,还有洛川的一些市场、超市,我们也给长期供货。”该公司总经理李菊玲介绍,公司的香菇都是用废弃苹果树枝干枝条粉碎后制成菌棒生产的,香菇不仅菇形圆整、菇质厚实,而且耐储存、耐运输,味道鲜美香嫩。目前,有香菇、平菇大棚158座,出菇棚54座。

在大力发展香菇、平菇的同时,企业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2023年12月注册成立林下特产专营店,经营香菇、蘑菇、木耳、土鸡、土鸡蛋等特色农产品。

香菇、平菇在栽种菌棒、采摘等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黄连河香菇种植大棚为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便利。

62岁的赵虎明说,自己就是黄连河村人,在园区主要负责喂鸡喂鸭。老婆张焕明在园区给工人做饭,收入比较稳定。“我们老两口年龄都大了,外出揽工没人要。在园区干得都是自己熟悉的轻松农活,我一个月挣3900块,老婆一个月挣3100块,日子过得美着哩。”赵虎明说。

“目前,我们有40多名工人,到用工高峰期能达到100多人。全年工人工资支出累计达300多万元。”李菊玲说。

“我们将以‘林下经济’为支撑,专注食用菌研发工作,同时开拓精加工产业链,真正实现产业上的突进、运行上的突破、效益上的凸显,形成集生产、销售、深加工为一体的新发展格局,通过特色产业种植助推乡村振兴,让村民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洛川县土基镇副镇长杨龙妹表示。

圣女果创出大“柿”业

在洛川县石头镇百益村圣女果大棚内,洛川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正在查看圣女果长势,并根据土壤墒情,结合当前气候特点和生长现状,对种植、管理等方面给予种植户技术指导。

种植户孙军锋今年流转了5亩土地种植大棚圣女果。“按照目前的长势,估计再有七八天圣女果就可以上市了,第一茬预计能产不到2万公斤,全年能采8至10茬,总产量估计达到25万公斤。”孙军锋说。

近年来,石头镇积极调整优化农业特色产业结构,因地制宜,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引进、逐步推广和优惠奖补等措施,采取“党建+特色产业”模式,大力发展圣女果种植。

“今年我们共建设冷棚圣女果40座,占地面积约60亩,同时拟在石头镇百益村和周边村建设露天圣女果示范基地2000亩。”百益社区主任田永平说。

据了解,石头镇露天圣女果基地项目建成后,亩均栽植圣女果约2500株,亩均产值3.75万元。其中百益村冷棚亩均栽植圣女果约2000株,亩均产值约6万元,年产值可达1.85亿元,可增加就业岗位300余个,亩均增加群众收入约1.2万元。

 “麒麟瓜”甜蜜新生活

6月14日,在洛川县菩提镇曲西村的设施大棚内,镇里的技术人员正在查看西瓜长势。

今年年初,菩提镇招商引进甘肃台农美都农业在曲西村投资600万元建设了280亩大棚,专门栽植美都麒麟西瓜

“这个西瓜的优势就是瓤红,品相好,甜度和糖度高,每亩产量大概3000公斤到4000公斤右,亩均产值预计1.5万至2万元。”企业负责人卢昌敏说。

“西瓜和苹果的生产期有效互补,西瓜移苗期是四月份,成熟期是七月中下旬,群众正好农闲,可以到瓜棚短期务工,合理利用农闲时间提高群众收入。”菩提镇副镇长裴一飞说。

设施大棚建起来,企业有了美好的发展“钱”景,常年的用工需求也让周边的群众多了一份收入。

“我们的用工量比较大,现在每天十来个人,多的时候十七八个。工人工资是120元一天,一个月下来工资支出要四五万元,到西瓜上市的时候,用工量还会更大。”卢昌敏说。

近年来,洛川县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在不适合苹果生产的川道地区积极发展特色产业,优化提升设施农业产能,增加设施农业效益,不断扩大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基地规模,重点打造西瓜、香菇、时令水果,目前已累计建成设施农业大棚1800亩。2023年,全县特色产业种植1.15万亩,产量2.52万吨,食用菌400万棒。全县规模猪场存栏共计56.6万头,羊4.32万只,牛1.06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