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盛行,“你真棒!”,“你真聪明”......

毫无疑问,赏识教育能够在孩子内心种下自信的种子,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内核力量。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你真棒”的言语鼓励,更是发现孩子兴趣与爱好的行为支持。

赏识教育不能狭隘地认定为仅仅是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表扬,它还包括我们能够耐心发现孩子的优点,并给予展现的平台,支持兴趣与特长的发展。

比如老师发现孩子成绩平平,但是很有爱心,就安排孩子每天带领早读,通过这样鼓励与赏识的方式,让孩子更加自信。

赏识教育要求家长和老师不仅仅要有会说表扬话的嘴巴,更需要善于有观察与发现孩子的眼睛。

在一名优秀的老师眼中,每个孩子都有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只要鼓励与支持,就像在孩子心中点燃了一盏明灯,会照亮整个成长的道路。

被接纳、被赏识的孩子,眼里有光、心中有爱,很难不优秀。

当然,赏识教育中的表扬和鼓励也有技巧,尽量少说“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的语言,哪怕是表扬,这样的语言也会产生贴标签的副作用,容易让孩子不清晰自己被表扬的具体是什么。

过度频繁使用这种笼统性的表扬更容易让孩子迷失自我,更容易让孩子在意别人的评价与看法,而不是专注于自己内心的需要。

表扬和鼓励越具体越有效,尽量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

比如:“你帮老师擦黑板,老师非常开心,谢谢你。”

再比如:“你这次考得很好,你相信你一定很努力地复习了。”这些都是赏识教育。

只有赏识和夸奖真的好吗?

随着越来越多“熊”孩子的出现,我们开始反思,一味赏识与鼓励,让孩子长期泡在蜜罐里,一不小心,赏识变成了宠溺,鼓励却变成了纵容。

甚至有很多家长,对于老师对孩子的批评还很反感,觉得老师应该鼓励和表扬,而不能批评孩子,过度宣扬批评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甚至动不动就打举报电话,搞得学校和老师诚惶诚恐、小心翼翼,这也渐渐导致越来越多的老师不敢管教孩子,有问题只能找家长,请家长监督。

我们就会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父母的教育压力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带孩子越来越累,辅导内容越来越多,还时常被老师私信。

甚至有的家庭中需要牺牲一方全职带孩子,教育得好,皆大欢喜,教育不好,父母会经常感到力不从心,产生浓浓的挫败感。

老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变得谨小慎微,生怕说错话,做错事。冠以夸奖之名,行冷处理之实。对孩子做错了事情也不敢怒,不敢管,只能请家长,让家长自己管教。

但其实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应该形成闭环,只有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形成合力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权威的崇拜已经从家长转移到老师,在孩子心目中,非常坚信老师说的。

因此在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或者问题的时候,老师的管教效果往往大大高于家长本身。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老师的赏识鼓励与老师的教育惩戒共同铸成孩子健康成长的天平,缺少了哪一端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缺乏赏识和鼓励,孩子就像大树的根基缺少了养分,很难长成参天大树;缺乏教育惩戒,孩子就像枝杈缺少了修剪与大自然的风雨阳光,很难适应环境的变化成为人才。

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教育部令第49号,以下简称《规则》)。

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规定,系统规定了教育惩戒的属性、适用范围以及实施的规则、程序、措施、要求等。

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更好地推动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首次对教育惩戒的概念进行了定义,规定教育惩戒是“学校、教师基于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

明确教育惩戒不是惩罚,而是教育的一种方式,强调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学校、教师行使教育权、管理权、评价权的具体方式。

并强调,实施教育惩戒应当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

并且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

在《规则》中根据程度轻重,将教育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

一般教育惩戒

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轻微的学生,包括点名批评、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等。

较重教育惩戒

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德育工作负责人训导、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

严重教育惩戒

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训诫、专门人员辅导矫治等。

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是不同性质的行为,并明确禁止了七类不当教育行为,划定教师行为红线,规定了对越界教师的处罚方式,方便各方监督。

同时,《规则》也强调学校应当支持、监督教师正当履行职务,维护教师合法权益,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而给予其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

《规则》还明确了教育惩戒的相关救济程序,并鼓励充分发挥家长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形成育人合力。这份规则已经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从国家出手的这份《规则》来看,惩戒与赏识一样,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方法。惩戒不是手段,而是一种教育引导策略与方法,更是自由与规则的平衡。

没有规则的自由,是盲目的,而没有自由的规则,则是枷锁。

赏识与惩戒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都是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式,两者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协同作用,共同引导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更好的社会人。

家长们虽然不用在家中也使用同样的惩戒方式,但也应该让孩子有规则、有敬畏、有教养,这才是给孩子正确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