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岳弟刚

6月15日,首届“器以藏礼·物以载道——三星堆的艺术与设计”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国内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的100余位学者聚焦三星堆考古发现的艺术与设计,展开多学科研究交流与探讨。

三星堆以其出土大量独特且神秘的青铜器、金器、玉器等文物而闻名。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从“铜器艺术与技术的关系”“三星堆铜器艺术特征”“三星堆铜器技术特征”三个方面,分享了三星堆铜器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联系。他认为,范铸技术体系的某些传统是影响青铜器形态变化的原因之一,而三星堆独特的资源型社会特点促成其青铜器场景化、分层化(追求竖向高度)、注重彩绘效果等艺术特征,进而使三星堆铜器形成独有的技术特点。

三星堆文物追求实用、注重彩绘,而技术与艺术的革新皆源于社会需求。四川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何宇提出,要立足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研究三星堆。针对三星堆的造物艺术与文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方晓风从“数”“位”和“形”的角度分析了三星堆文化。西南交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执行院长支锦亦从设计艺术与文化传播角度,分析了三星堆出土文物造型的工艺制造艺术,认为设计和文化不可分割。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院长王昀表示,文化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三星堆出土文物文化设计研究需要从时代风尚出发。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乔洪从象形、纹饰研究角度出发,提出现代工业文明应当服务大众,开展围绕三星堆考古发现的设计实践最终也要服务大众。

三星堆出土文物不同形态、风格和象征意义的组件融合,创造出结构和视觉上的统一性,呈现出全新的语义和表达。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教授秦臻分析了三星堆多个不同坑出土的青铜神坛,认为分层结构所营造的叙事结构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吸引力,重复造型和图案通过节奏感的创造营造出了作品的时间性与空间性。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宋协伟提出,三星堆出土文物承载着时代文化,在三星堆设计转化过程中要对文物进行文化赋能。在当前的智能化数字工业阶段,工业生产模式已被改变。我们可应用数字化的技术、AI智能化的技术为考古领域和三星堆的文化创意产业赋能;通过数据储存、分析、积累,为未来人类的发展建立大数据库。

艺术与技术如何为三星堆文化传播赋能?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刘芳提出,三星堆文物的数字化可以从互动可及、情景可及、内容可及等方面构建持续使用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从工业时代变革、技术个性角度,提出AI数据分析方式在高精度复原三星堆文物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季铁认为,对于三星堆出土文物可从文化设计符号学和数字可视化角度开展研究。

会议由四川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四川师范大学主办,四川大学三星堆与古代文明研究所、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