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撰文称,受中国“全球供应链”影响,美国越来越渴望在军需品方面与中国“脱钩”,而欧洲方面也传来了类似的声音,典型代表就是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而围绕着对华“脱钩”的问题,不少媒体也发出询问,欧美真的能够做到吗?据统计,中国虽然只占国际军贸市场份额的6.6%,但是中国却承担了全球制造业份额的20%,而且这两项数据还在不断增加。如果没有中国提供的部件,欧美国家的弹载导引部件无法生产,士兵身着的防弹衣也将无从采购。而提供给乌克兰的“标枪”反坦克导弹,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的ATACMS战术导弹再到爱国者防空系统,都充斥着中国部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欧美国家理想的条件无非就是重新获得过去对华“高高在上”的姿态,寻求更多的利益和优惠条件,类似于过去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特朗普执政时期对华挑起的贸易战,重点就围绕着技术保护和贸易壁垒展开了角逐。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就是要求中国单方面承受美国的制裁和关税打击,未曾想会遭到中国的反击。在与华为,TikTok等技术公司的决斗中,美国政府的态度也是将其“美国化”,通俗的讲就是我能打你,但你不能还手,你的产品很不错,产权归我,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在遭到中国政府的反击之后,欧美才将贸易战升级为“脱钩”,想以此逼迫中国政府让步妥协,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是根本不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计划,欧美想通过移民和难民接收来补充本土廉价劳动力,从而完善自己的实体业经济,但未曾想移民和难民除了增加社会治安成本和财政负担外,还没有体现出其他收益。声势浩大的“红脖子”,过去也是“黑奴支持区”,本意上都是想剥削其它人来促成自己发展,华而不实。原计划,欧美想通过移民和难民接收来补充本土廉价劳动力,从而完善自己的实体业经济,但未曾想移民和难民除了增加社会治安成本和财政负担外,还没有体现出其他收益。声势浩大的“红脖子”,过去也是“黑奴支持区”,本意上都是想剥削其它人来促成自己发展,华而不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