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城记智库聂海峰

当下,人口仍持续向大型城市集聚。产业是基底,“以水定人和以水定城”等,是城市发展前提。

这其中,永久基本农田是不可触碰的“红线”。

最新数据显示,西安农田总面积达951.8平方公里(约142.78 万亩),占全域比为8.9%。“北跨”阎良、高陵和临潼三区,占比分别高达37.9%、34.3%和17.5%,是西安占比最高的三个区域。

单看比例和数据,最大赢家是全域划入“中心城区”的西咸;高新“战略南拓”推进下,“西强”格局已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是一座这样地形的城市

“一山九塬八水七田”

为何西安经济总量二十开外,人口却排名全国第八?

这会有很多答案,比如:自古“天府之国”的风调雨顺、地理交通的核心、科教文卫发达等。经济总量和人口有直接关系,一旦到达标准线,就不是全部因素。这个道理,就拿中国、印度和美国对比一样。

西安,是广域中西部范围的“压舱石”城市。

西安理应是国内第八座超大城市◎制图/城记地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理应是国内第八座超大城市◎制图/城记地理

人类自古逐水而居,自然是先决条件。学术上有个专业术语——十五英寸等雨线(约400毫米),与长城高度契合,堪称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分界线。“胡焕庸线” ,也验证了这一个规律。

关中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造就长安的“三千年建城史、一千年建都史”,并形成“五塬、六岗、八水、十一池”。当然,随着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提升,“十一池”目前已有二十余个。

如今,西安生态提升和治理采用这样说法:“一屏一带一城多廊多片多点”。在“雨线北移”时代,这将进一步让西安的生态环境更加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屏一带一城多廊多片多点”生态修复◎NEWS

有人聚集,就要工作、居住、上学、消费和逛街,就需要工业、住宅、商业和学校等在内的建设用地。

可以说,作为一座超过13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西安哪里可用开发土地多,哪里才可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所以,认清和了解西安基本农田分布(同时,秦岭已成为重点保护区),至关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可触碰的开发“红线”

西安占多少面积

最新《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明确两个数字:18.65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

这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农田——加上“永久”这两字,体现出国家层面严格保护的态度:无论在何种情况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也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

西安永久基本农田分为“七大片区”,面积951.8平方公里(约73个城墙范围)。下面这张图,一目了然。

“一屏一带一城多廊多片多点”生态修复◎NEWS ▶ 一山 :秦岭 ▶九塬:白鹿塬、少陵塬、神禾塬、八里塬、铜人塬、乐游塬、荆山塬、竹峪翠峰塬、代王马额塬 ▶八水:渭河、泾河、浐河、灞河、滈河、潏河、沣河、涝河 ▶七田:黑河灌区农田区、涝河灌区农田区、沣河灌区农田区、交口抽渭灌区农田区、泾惠渠灌区农田区、临潼东部农田区、东南川塬农田区。

在2024年5月,《西安市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工作方案》提出:到2030年,将142.7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未来西安的目标就是,“永久基本农田=优质农田”。

从《西安国土生态修复规划》上看,主要集中西部、东北部和南部

自古“八水绕城安”,造就了风调雨顺的长安。随着“引汉济渭”的实施,远期将有15亿立方米的汉江水引入关中。目前,再加上秦岭异常严格的政策和措施,西安的主体城市功能已相当明晰

城区负责“人口与经济”

外围供给“粮草与山水”

西安各区基本农田占比示意◎制图/城记智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各区基本农田占比示意◎制图/城记智库

格局很清晰,周至、鄠邑、蓝田和长安南部,也是基本农田的重要集中地。而且,周至、鄠邑、蓝田和临潼有很多面积是山地。

可用开发用地,直接决定城市发展的空间

比如曲江新区,挂牌成立后的十多年被调侃“空旷寂寥”。如今,很多人扼腕叹息的却是“早年没下手买房”。如今曲江基本“无地可用”,《》,关键就在于没有土地指标。

高新在构建了强大的产业带动能力下,推动城区扩容,造就数百万就业人群和家庭。但是在“战略南拓”前,土地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耕地面积和占比来看

谁是最大赢家?谁受影响最大

那么,西安哪个区域最具开发潜力?我们将“七大功能区”与“七田”分布叠加,就能看出一二。

理论上来说,最大赢家应是西咸新区:在《》文中,已全域划入“中心城区”。从数据上看,西咸直管区为715平方公里,农田为66平方公里,占比仅9.2%。

可以看出,箍在西咸新区脖子上的枷锁——“两城交界”土地制约已解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功能区与耕田分布叠加图◎来源/城记智库

“全面代管”下,西咸新区的门户枢纽、土地空间和交通通达度等优势,得以最充分体现。这也为西安增加极具想象力的空间,西咸新区如何抓住机遇值得期待。

高新区,可以说“重获新生”:作为“西安经济发动机”,多年来一直严重受土地制约——托管长安区和鄠邑区多个街道后,用地问题基本得以解决,包括比亚迪、奕斯伟等已成规模,科学城落户。

“永久基本农田”不可动摇的现状,从地图上看到:高新、沣西和鄠邑之间,就有大片基本农田横亘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安神禾塬上的麦田◎来源/城记作者 何猛

涉及“北跨”的三个行政区,受影响最大

从最新公开数据来看,阎良、临潼和高陵三区,耕地面积分别为:93平方公里、314平方公里和51平方公里,占比分别高达37.9%、34.3%和17.5%,是西安占比最高的三个区域。

对比数据,阎良、临潼和高陵三区占地1454平方公里,耕地458平方公里;西咸直管区715平方公里,耕地仅66平方公里。

这些影响,从地铁17号线看出:其经行空港、泾河、高陵、临潼、阎良和富平“两城两区一县”,唯临潼未设站点——因为这里全部为耕地,无法进行片区开发。

读懂一座城,如同了解一个人,需要更全面和更立体。作为的西安,城与人本身就是一体。

备注说明:《西安市全面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工作方案》中公布了西咸新区的基本农田面积,《西安国土生态修复规划》仅标注沣西新城(沣河流域)农田范围,在此说明以供参考。

2023西安格局解读及建言

2023西安人口“勘误”系列

文=城记智库聂海峰

©版权声明:凡备注制图皆来自「城记智库」

如若转载请获取授权,并需全面、准确表达本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