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六月的东北,不仅有夏日阳光,也有令人措手不及的寒潮级降温。刚刚过去的6月19日,东北许多地方迎来今年最热的一天,辽宁、吉林、内蒙古东部下午都出现了35度以上高温,其中吉林通榆37.2度为吉林全省今年以来最高温,长春沈阳也都超过了33度,哈尔滨31度是今年第一次达到30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寒潮级大降温还来东北

这样的气温,仿佛是夏天在大步靠近,然而在这样的暖热氛围过后,东北多地准备迎接一场降温风暴。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从6月20日开始,东北平原的气温将逐渐下滑,沈阳将从30度以上逐步下降到25度上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强烈的降温发生在东北平原深处,从6月22日开始,哈尔滨的降温将会更加显著。6月24日的最高气温将跌破15度,最低气温则下降到10度,尤其是6月19日哈尔滨还超过了30度,这种剧烈的降温,前后温差超过15度,最低气温10度简直像是初春的寒风再次光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寒潮级别的降温,其幕后黑手是冷涡。冷涡,这个来自西伯利亚的“冷酷”访客,携带着大量冷空气,悄然南下,给东北地区带来了显著降温和频繁的雷雨天气。超级计算机的预报也验证了这一点,强盛的冷涡使得西风带剧烈震荡,冷空气涌入东北,导致气温骤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今年倒夏寒没完?

冷涡的袭击并非毫无征兆。6月以来,东北的天气就开始出现不稳定的迹象。空气湿度增加,积云逐渐增厚,雷雨天气随之而来。冷涡的到来则是对这种不稳定天气的进一步放大。雷雨天气频繁,空气中的水汽被迅速凝结,形成了大范围的降雨。最近10天,我国华北黄淮多地降水偏少之际,东北多地竟然和江南多地一般降水大幅偏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未来10天内,内蒙古东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的降雨量将达到50~80毫米,黑龙江东南部局地更是超过100毫米。而伴随着降雨,不少地方气温持续下降,湿凉的感觉会再次加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天气现象会给人一种“倒夏寒”的感觉,尤其是之前一度升温后,会在夏天的氛围后出现类似初春的寒潮级降温。这种现象虽然罕见,但并非没有先例。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异常波动,特别是西风带的剧烈震荡,使得冷空气能够长驱直入,直抵东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异常降温和低温的出现,对农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接下来是6月下旬,对于东北多地也是农作物处于生长季节的时候,这个时候突遇寒潮级降温和低温天气,可能会导致减产或品质下降。而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骤然降温需要及时调整着装,以防寒冷侵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降温,冷涡带来的降雨天气也值得关注。降雨天气不仅影响人们的出行,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洪涝、山体滑坡等,这样的多雨天气也会对作物生长带来不良影响。尤其是黑龙江西南部、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等地区,降雨量较大,中央气象台降雨预报显示局部可能出现大到暴雨,需特别注意防范。面对这样的天气变化,及时关注天气预报显得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显示,未来几天,东北地区的降温和降雨将持续。哈尔滨的气温在6月24日跌入谷底之后可能会有所回升,但仍需注意未来的冷涡活动,警惕雷雨天气突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今年六月的东北,注定是不平凡的。冷涡带来的寒潮级降温和频繁的雷雨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