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欧盟食品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发布预警措施,我国出口匈牙利的绿茶中检测出农药残留唑虫酰胺超标。

拒绝中国茶叶入境后,欧盟一天发出两次预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2014年开始,欧盟就将做重新案测量,纳入了中国茶叶的必检项目之一。这样的做法不免让有些人怀疑,是不是欧盟故意针对中国?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究竟什么是唑虫酰胺。

唑虫酰胺其实是一种化合物,纯品状态下为类白色的固体粉末。

这是一种原产于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的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可以有效阻止昆虫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唑虫酰胺的杀虫谱很广,对各种鳞翅目、半翅目、甲虫目、膜翅目、双翅目害虫及螨类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同时可以杀卵、抑食、抑制产卵,最迟在撒药48小时之后,这些害虫都会被杀死。

1996年,日本人开始对唑虫酰胺进行试验,并于2002年4月获得了日本登记,随后推广上市用于蔬菜和景观作物的杀虫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唑虫酰胺获得批准,可以用于食品用途。

我国不少农民会选择做铜酰胺是因为这种杀虫剂和我国市面上使用的其他杀虫杀螨剂无交互抗性,而且可以在植物体内、土壤和水中很快降解。

所以唑虫酰胺在进入我国市场以后,受到了不少农民朋友的欢迎,并且成为了农药界继三唑类杀虫杀螨剂之后,又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的新型农用杀虫杀螨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农民头痛的蚧壳虫,在遇到唑虫酰胺之后也能快速被杀死。

全球蚧壳虫种类多达6000多种,仅在我国国内记载就有650多种。这种虫子不仅危害特别大,而且具有较强的抗药能力,一般的除虫剂很难进入体内,所以防治工作格外困难。

大部分的农民会选择杀扑磷对蚧壳虫进行灭杀,但杀扑磷是一种高毒农药,并不适合在农作物上喷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唑虫酰胺的毒性较杀扑磷要低一些,对于很多难杀害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很好。

但同时,唑虫酰胺也有不能忽视的缺点和危害。

农户在种植农产品的过程当中,使用唑虫酰胺确实可以有效杀灭虫害,提高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不少农户存在多次、超剂量使用唑虫酰胺的情况,这就很容易导致负面效应产生,因为过度喷洒农药而产生了药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起来农户喷洒的药物只是针对了目标作物,但实际上喷洒的过程完成以后,可能会对周围的空气、水、土壤以及周边的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化学污染。

任何一种农药都会随着表层水分蒸发而进入大气层,并且在下次降水时再次回到地面。

所以过度喷洒农药,带来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导致该地区的降水中,也含有大量的农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相关毒理学实验可以表明,唑虫酰胺对哺乳动物的眼睛和皮肤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如果农民在使用唑虫酰胺期间,存在严重的过量使用现象,就可能导致下的雨里面含有足够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唑虫酰胺。

这些有毒物质会跟随降水到达地表以后,混入我们的饮用水水系当中,对我们的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唑虫酰胺在水体和无氧环境中的降解速度特别慢,因此这些农户过度喷洒的农药,最终也会进入水系当中,对鱼类、水体无脊椎生物、鸟类等等造成较高的风险威胁。

而这些动物很多都是害虫的天敌,如果这些动物大量死亡,那么害虫将会变得越来越多。

到时候农民只会喷洒更多的农药,想办法来杀死害虫。

同时害虫的抗药能力会增强,进一步刺激农民喷洒过量的农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一来,形成了恶性循环,反而违背了用农药防治虫害提高作物产量的初衷。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使用农药都要在合理合规的范围内,绝对不能过度喷洒,否则就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系统。

另外过度喷洒农药也会对农作物造成伤害,导致农作物上的农药残留超标。

农药的毒性特别大,只需要一点点,就可能会对我们的心肺系统造成致命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存在严重农药残留超标的情况,这些农药会直接吃进我们的肚子里,将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

因此不管哪个国家都明确要求,农民在喷洒农药时必须要谨慎,避免过量或者频繁使用某一农药。

欧盟多次拒绝我国茶叶入境,就是因为在我国的茶叶当中检测到了超标的唑虫酰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这不是针对中国,而是在高严格标准要求我国出口的食品,不能存在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来保证大家吃进嘴里的食品安全健康。

欧盟两次预警,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我国的茶叶农药限量高于国际标准水平。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文件中明确表示,我国对茶叶中唑虫酰胺的限量要求为≤50mg/kg。

而欧盟对茶叶中唑虫酰胺的限量要求为≤0.01mg/k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国内很多在唑虫酰胺残留比国标要优秀很多的茶叶,实际上到了欧盟的检测时,都变成严重不合格。

欧盟会在唑虫酰胺上制定如此严格的标准,是因为这种药物虽然属于微毒级的药物,但它的药效持续时间特别长,渗透性还特别长,容易在身体内积聚。

因此过量摄入可能会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增加肝脏的负担,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别的国家茶叶都没事,而欧盟却要严抓中国茶叶的唑虫酰胺指标呢?

因为中国的茶农大部分是散农,在日常种植的过程中,获得的经济效益并不高。他们无法承担过度的病虫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所以只能通过频繁喷洒农药的方式来解决。

加上这些散农在处理茶叶时的工序简单,所以导致这些农药残留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被去除,最终的表现结果就呈现出了超标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国标和欧盟的标准相差太多,才导致欧盟频发发出预警,多次禁止中国茶叶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