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自媒体观察团|出品

2023年开始,AI大模型进入“井喷期”,一场关于“中国大模型之城”的讨论悄然走热。

2023年5月,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相关研究机构编写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正式发布,其中特别盘点了国内集中涌现大模型应用的重要城市,“京沪粤浙”等地纷纷上榜第一梯队。

当然,除京粤浙沪四地,一些不可忽视的大模型也星罗棋布在各省各地,比如科大讯飞的“讯飞星火”在合肥、长虹的“长虹智脑”在四川、哈工大的“本草”在哈尔滨……

还有,一个关注度不高、却有深厚技术积淀的“AI与大模型之城”——天津。

整体来看,2023年天津市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AI正加速赋能天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具体而言,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天元”、360集团的“360智脑”等大模型应用纷纷“结缘”天津。

尤其今年6月20日-23日在天津举办的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百度文心一言大模型、阿里云通义大模型、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浪潮海若大模型等40家知名大模型企业将集体亮相,展开一场大模型的集体竞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不止于大模型应用,近年来,天津的半导体、超算等AI相关产业环节正蓬勃发展,并且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贯穿上下游的人工智能产业链。

天津,正在成为一座冉冉升起的“中国大模型之城”。

垂类大模型加速在津落地

天津,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双先导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的“智能之城”,也吸引一批AI大模型企业在当地生根发芽、共谋智能产业新事业。

2009年5月,天津超算中心获批建立,这也是科技部批准成立的首家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而在位于滨海新区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机房里,140个黑色计算机柜整齐排列、密密麻麻的指示灯不间断闪烁,这正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也是国际TOP500最快超级计算机榜单中运行时间最长的超级计算机。

基于强大的超算基础,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也成为大模型产业中涌现的重要代表。

2023年5月,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天河天元大模型”,其立足国产超级算力和智能算力,训练数据集总token数达到350B,是自主训练打造的中文语言大模型。

最关键的,天河天元可以作为大模型底座,面向公安、医疗、政务、港口等垂直行业打造专业模型应用。

在今年的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就将首次展示其在中医针灸和环保治理领域的垂直行业模型—“天河灵枢”和“天河清云”。

其中,天河灵枢是由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合现代中医药海河实验室及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信创海河实验室等团队合作研发的中医针灸专业大模型,他的命名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医学著作《灵枢》。

据了解,“天河灵枢大模型”学习了上百本中医经典,经过上万篇循证证据训练,具备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比如用户寻求针灸治疗建议时,天河灵枢能迅速分析用户的病情,提出包括针刺、艾灸等多种针灸治疗方法的个性化建议。

在未来,天河天元有望面向更多实际应用场景,打造更多更具实用价值的专业垂类模型。

不可忽视的是,因为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的存在,天津可谓全国超算重镇,带动国内8000多个研究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依托天河超算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凭借“硬实力”的技术底座,天津集中吸引一批大模型企业带动本地智能产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场中的“讯飞星火人之大模型”展区

去年6月,360集团发布企业级AI大模型战略,宣布成立GPT产业联盟,通过其自研通用大模型“360智脑”与多家生态伙伴开展合作,而不到10天后,360集团与天津滨海高新区联合主办“天津GPT产业发展计划启动大会”,这也是360的GPT产业联盟成立后首次城市级落地。

作为天津GPT产业计划的首批落地合作,360集团在会上同云账户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推进天津GPT产业就业形态实现安全稳定发展。

除360外,今年3月,大模型企业“蜜度文修”正式发布智能校对大模型文修2.0,发布地点正是选择在天津,而在现场,蜜度文修相关负责人还演示了文修2.0在图书出版、公文校对与排版、媒体稿件审校等场景的应用案例。

据了解,文修以大模型为技术底座,实现语言规律的学习和行业知识的复用,将出版行业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复用的显性知识,进而依据出版领域的行业规范、标准和业务知识,形成文字标点差错、知识性差错、内容导向风险识别三大审核与校对类型。

过去,出版社如果采用传统的校对方式,一本20万字的书稿,可能需要数天才能校对完成;今天,使用文修大模型,整个校对过程仅需90秒即可完成,为大幅缩短出版周期提供良好基础。

今年的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蜜度还将发布其在智能校对领域的最新突破——文修智能校对大模型3.0。

不仅如此,文生视频企业“生数科技”还将在大会现场展示中国首个国产自研视频大模型Vidu。同时,智谱华章、面壁智能、清鹏智能、象信智能、晴数智慧、它思科技等新势力企业,中科闻歌、汲智科技、菲特等天津本土大模型代表性企业都将悉数登场。

作为一年一度的智能产生盛会,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将是对天津乃至国内重要大模型应用及人工智能产业新进展的集中展示,致力于用AI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当然,各类大模型应用能天津密集落地并快速成长,这得益于当地AI新基建的迅猛发展。

AI基建大底座越来越稳

从半导体、软件产业到网络信息基建等人工智能全产业链上的各环节,天津都有全力布局,并且对AI基建大底座的深耕十分深厚。

比如半导体与操作系统领域,国内六大自主CPU芯片品牌中,天津拥有基于ARM架构的飞腾CPU和基于X86架构的海光CPU两大主流品牌,已适配全部主流操作系统;全国四大数据库中,天津拥有南大通用、神舟通用两大品牌;在信息安全领域,360集团总部落户天津,致力于打造“城市安全大脑”。

在关键的算力领域,目前天津全市已投产数据中心34个,算力总规模达到5300P(1P约等于每秒1000万亿次计算速度),其中国家超算天津中心的百亿亿次超算“天河三号”完成规模部署,为我国大飞机、航天器等重点研发任务作出突出贡献,也是人工智能及大模型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外,截至2023年底,天津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7.3万个,城市家庭千兆光网覆盖率、500Mbps(兆比特每秒)及以上用户占比等关键指标长期保持全国第一,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这也为大模型及AI智能应用在全场景的落地提供坚实基础。

现阶段,天津已打造出“CPU—操作系统—数据库—整机服务器—外设终端—超级计算—信息安全”产业链条,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完整产业布局,正在吸引更多优质技术型企业向天津聚集,有梯次地实现AI赋能各行各业的智能新局面。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我们要在强化人工智能赋能能力、强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强化集成服务能力、强化软件产业发展能力上夯实基础,以数实融合全面赋能产业焕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尹继辉表示。

在实业领域,因为有了人工智能,工艺排布达到最佳状态,联想天津创新产业园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仅需9秒;因为有了人工智能,被5G、大数据、数字孪生技术武装的天津港插上“智慧翅膀”,综合效能提升40%以上,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因为有了人工智能,天津市金桥焊材集团数字化车间所需员工减少70%以上,生产效率提升4倍。

还有天津港,今年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天津港集团的智能展区将展出基于大模型打造的天津港数字人“天天”,能够回答通识性问题和港口生产问题,还可以互动交流。

不仅是产业端,在天津老百姓可触达、可感知的各类消费级场景中,大模型应用正加速落地。

过去,在医院生成B超报告的环节中,需要医生口述给录入人员,再由后者逐字逐句速记打出来。如今,参加本届博览会的它思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与环湖医院合作开发了智能语音病历系统,只要医生直接口说,报告就会自动生成,大大提升效率。

未来,大模型技术和产品还将应用于更丰富的实用场景中。

随着本届智能产业博览会的召开,未来更多人工智能技术还将赋能天津本地产业,为企业降本增效、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新解法”。同时更多垂类的消费级大模型应用将快速落地,在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等各类场景中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