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的老公出差了,婆婆又回老家了,叫我陪她带孩子去医院做儿保,在我们前面,听见一位大妈和医生说:“医生,我们家宝宝2岁多了,肠胃弱,吸收不好,总是吃什么拉什么,我们每天变着花样给他煲汤、煲粥,可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就是不长肉?”

“阿姨,孩子每天喝汤、喝粥并不代表有营养,汤和粥这些看似“好吸收”的食物,由于在烹饪过程中都添加了大量的水,虽然很“饱肚子”,但其能量密度却是非常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长期摄入过于精细、不需要咀嚼的食物,还可能会造成宝宝牙列拥挤、咀嚼能力弱等问题,不但不利于牙齿的发育,甚至可能进一步妨碍宝宝进食能量密度高的食物。”儿保医生向那位大妈进行了非常专业的解释。

在医生的问答中,我明白了,原来2岁宝宝总是吃什么拉什么,又不长肉,皆因家人平时这一习惯。

而且,我也听到了一个非常陌生的专业概念,就是他后面所讲的“食物能量密度”。

什么是食物能量密度?

《育儿必修课,医生与你面对面》一书中是这样解释的;食物能提供的能量,一般以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种形式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物能量密度,就是指一定量的食物能提供给人体的能量大小。笼统地说,固体食物的能量密度一般要高于半流质和流质的食物

宝宝添加辅食时怎样做才能训练孩子的咀嚼能力?

我们当妈的真心不容易!宝宝辅食这块儿,真是让人头大。记得我家女儿最近开始尝试辅食了,我也是绞尽脑汁。一方面想给她最好的营养,另一方面又担心她咀嚼能力跟不上。

下面结合我的专业知识和育儿经验就跟大家聊聊,怎样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训练咱家宝贝的咀嚼能力的。

1、辅食的质地得有个渐进的过程

首先,辅食的质地得有个渐进的过程。一开始,我们别急着给宝宝吃那些硬邦邦的东西,先从稀糊状的开始,比如米糊、果泥啥的。这样能让宝宝慢慢适应从吸吮到咀嚼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宝宝适应了,再逐渐加点碎状、软糊状的辅食,比如煮得很烂的蔬菜、切得很碎的水果。这个过程就像咱们打游戏一样,得一步步升级,不能心急哦!

2、要给宝宝足够的时间去咀嚼

其次呢,要给宝宝足够的时间去咀嚼。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宝宝吃得慢吞吞的,看着都着急。但别忘了,咀嚼可不仅仅是吃东西那么简单,它还能锻炼宝宝的口腔肌肉,促进唾液分泌,帮助消化。

所以,咱们得有点耐心,别急着催宝宝快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享受咀嚼的乐趣。

3、食物的形状和大小,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咀嚼能力来调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来说说食物的形状和大小。这个嘛,得根据宝宝的年龄和咀嚼能力来调整。一开始可以是些细小的颗粒,然后逐渐加大到条状、块状。这样不仅能锻炼宝宝的咀嚼肌,还能让他们逐渐适应各种食物的形状和口感。

4、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要遵循“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则

我们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要遵循“由细到粗、由稀到稠”的原则,在宝宝适应了一个阶段的食物精细程度后,要及时引入更粗糙、更稠的食物,给他提供恰到好处的挑战,锻炼他的咀嚼和吞咽能力,并鼓励他摄入能量密度高的食物

即使宝宝暂时嚼不动吐出来了,也不要轻易放弃,要为其创造机会再次尝试。其实到1岁以后,宝宝就可以接受绝大部分成年人食物的粗糙度了,大便偶尔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如胡萝卜、玉米粒等,也是宝宝的正常表现,并不是吸收不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咱们得学会观察和引导。观察宝宝对辅食的接受程度,看看他们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然后呢,再根据这些观察结果来调整辅食的种类和质地。同时呢,也要引导宝宝多尝试不同的食物,让他们从小就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添加辅食不只是为了给宝宝补充营养,更是一个锻炼他们咀嚼能力的好时机。咱们当家长的得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让宝宝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健康成长!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育婴师-琦想妈妈,大学毕业于食品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