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8日发布相关征求意见稿之后,6月19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正式发布《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简称“《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4年本)》,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表示,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管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行业发展变化、技术升级趋势和有关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对《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予以公告。

同时,《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1年第37号)废止。

《规范条件》(2024年本)明确,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对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这五大环节提出更高要求,而且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

以电池性能要求为例,对比《规范条件》(2021年本),《规范条件》(2024年本)对锂电池性能的具体要求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来源:《锂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征求意见稿)

可以看到,对于消费类、动力型(包括小动力、大动力)、储能型电池,2024年本《规范条件》在2021年本基础上,其核心性能要求均进一步提高。其中,在动力型锂电池领域,要求三元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230Wh/kg,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165Wh/kg。

不仅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规范条件》(2024年本)在企业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方面,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企业生产经营方面,《规范条件》(2024年本)显示,企业应具备的生产经营条件包括: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具有锂离子电池行业相关产品的独立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

(3)每年用于研发及工艺改进的费用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的3%,鼓励企业取得省级以上独立研发机构、工程实验室、技术中心或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4)鼓励企业创建绿色工厂;

(5)鼓励企业自建或参与联合建设中试平台;

(6)主要产品具有技术发明专利;

(7)申报时上一年度实际产量不低于同年实际产能的50%。

可以看到,上述最后一个条件,对相关企业上一年产能利用率提出要求。需要提及的是,现阶段,电池中高端产能备受青睐,低端产能将逐渐淘汰,企业电池产销量受中高端产能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规范条件》(2024年本)的引导下,企业未来扩产或将更侧重中高端产能的布局,以及提高产能利用率。

作为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件,虽然《规范条件》(2024年本)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但是显示了我国在引领全球锂电池高质量发展路线上的表率作用。

接下来,预计随着我国各类锂电池技术的不断提高,锂电池性能将继续提升,同时我国锂电池行业产能也将进一步向高端、优质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