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 /中国建设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 王勇

近年来,建设银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抓发展新质生产力、数字经济时代契机,运用最新金融科技,以体系化的思维、全面主动智能的理念,探索实践适应数字经济和新金融的风险管理新打法,构建科技引领的现代化风控体系,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结合业务实践,打造智能风控新模式

结合业务实践,打造智能风控新模式

针对数字化时代风险类型更多、风险变化更快、风险识别更复杂、风险传播更迅速等特点,“3R”平台紧密结合建设银行业务实践,不断深化风险管理的数据融合、流程融合、职能融合,以机控、智控的形式实现风险预防、监测和管理,将传统单点式风险管控模式转变为立体化风险管控模式。

1.智能风控贯穿前中后各个环节,实现全流程立体化管控。“3R”平台由风险排查系统(RSD)、风险决策支持系统(RMD)、全面风险监控预警平台(RAD)组成,分别对应贷前、中、后环节,覆盖贷前拦截、贷中决策和贷后预警等信贷周期三大环节,为业务发展提供核心风控支持。其中,RSD主要运用于贷前阶段,把好客户准入关口;RMD主要运用于贷中阶段,实现业务流程与风险管控模型的解耦,降低风控模型升级维护对业务流程的影响;RAD主要运用于贷后阶段,全面共享风险信息,促进风险及时、有效控制和化解。“3R”平台对复杂多变的风险因素能够快速响应,实现“RSD贷前拦截—RMD风控模型样板间—RAD预警”的一键布控,形成对客户贷前、中、后的风控流程闭环(如图)。

图  集团一体化3R智能风控平台业务架构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集团一体化3R智能风控平台业务架构图

2.支持线上业务发展,构建统一、共享的风险排查工具。RSD通过集成化部署企业级风险底线管控,以服务线上信贷业务贷前准入为主,对触碰风险底线的业务申请进行实时拦截或风险提示,并积极对接线下信贷及各类其他非信贷业务的应用,构建统一、共享的风险排查工具。通过多维数据交叉验证,进行实时风险底线排查、客户全面风险快照、潜在风险报告分析,实现线上业务贷前阶段风险偏好、准入要求、客群管理及信息共享等方面工作的质量、标准、底线的“四统一”,把好客户准入关口。

3.实现企业级模型集中部署和整合管控,有效管控全行模型风险。RMD依托多年风险计量经验基础,打造面向基层的模型研发、应用的风险决策支持基础平台。建立全员参与式模型研发流程,总行运用专业风险计量模型对客户风险进行识别,分行通过拖拉拽等可视化建模方式,按需定制化模型并进行风险识别。通过企业级风险计量模型集中式部署,有效减少全行模型分散部署、“各自为政”等情况;支撑分行及其他组件特色风控模型及规则的自主快速部署,提高实施效率;实时动态统一监测模型和参数,及时评估模型表现变化并进行调整,助力客户风险精准识别和计量。

4.实现海量数据集成,强化预警流程管理。RAD作为企业级风险监控预警平台,通过统一监测客户所办理业务承担的风险,以及经营管理中应遵循的风险边界,对风险隐患发出预警并纳入跟踪管理,促进风险有效控制和化解。通过集成各条线、各类业务、各类风险信息,实现风险预警处置流程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统一识别、统一防控。强化风险信息嵌入业务流程,以探针、浮屏等形式,开展全流程机控和机助。

5.从“人控”走向“智控”,运用金融科技实现风险信息精准推送。基于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RAD平台基础上打造风险舆情“神投手”功能,每日提取约20万条相关互联网企业公开信息,运用规则及机器学习模型自动筛选7大类59小类舆情,精准匹配至建设银行客户后,推送到相关人员手机。该功能通过智能推送网络舆情,大幅降低处理舆情的工作量,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人工开展风险管理的模式,不仅充分为基层减负赋能,还极大提升了风险管控的及时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坚持科技引领,实现风控赛道新突破

坚持科技引领,实现风控赛道新突破

1.以数据信息的整合和信息挖掘支持风险预防监测管理。通过不同维度数据交叉验证,重点强化真实性,提前排除问题客户;搭建各分支机构可“拖拉拽”应用的风险计量模型建模和用模环境;持续丰富数据源和预警规则和预警AI模型,提高准确性、时效性和智能化程度。

2.以自动化模型迭代技术提升智能风控的业务适用性和风控质效。建立多维风险模型特征库,基于集成学习构建多层动态模型自动化迭代框架,加快模型迭代周期,支持风控模型迭代到部署的快速运转,提升风险预警等模型自动化迭代能力。

3.以AI技术支持复杂风控决策判断。风险计量从传统的个体风险量化向群体风险量化转变。通过基于复杂关系图谱网络和图智能算法,构建隐性集团关系风险挖掘模型和风险传导模型,深度挖掘隐藏在集团显性关系之下的隐性关联关系,为防止重复授信、过度授信、隐性风险识别和预警提供支持。将AI技术融入到模型风险验证的整体工作中,采用NLP技术智能生成模型验证报告专家结论。

加快推广应用,助力银行业务新发展

加快推广应用,助力银行业务新发展

“3R”平台主动融入业务、广泛接入内外部数据信息,助力建设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围绕“3R”平台与同业机构多次开展深入交流,加强平台应用质效,广泛进行风险管理赋能。

1.贷前风险统一管控能力进一步增强。上线以来,RSD系统持续推进管控规则优化和系统功能升级,目前已实现行内全部线上信贷产品的流程接入,共部署7大类近百条底线规则。

2.模型研发赋能基层力度进一步加大。RMD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模型研发质量及应用成效,多维度探索与业务条线的联动协作,加强第二道防线对第一道防线工具支持作用,持续赋能我行业务发展。2023年,RMD全行活跃用户数约1万户,广泛应用于各二级机构,持续为基层减负赋能。此外,还搭建多个“RMD风控样板间”,实现样板间内模型多次复用,累计被访问2万余次。

3.客户潜在风险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RAD系统已整合大量内外部数据源,形成上千个预警指标,成为承载多项风控功能的大型生态平台。其中系统菜单约200项,核心功能近30多个,包括预警、报警流程管理、客户风险全景视图、智能体检、负面舆情管理神投手、负面名单库管理、可视化视图、统一风险视图、关联图谱等。大中型、小微风险客户预警覆盖率均超过95%。

加强科技创新,赋能风险管理新征程

加强科技创新,赋能风险管理新征程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3R”平台是建设银行风险管理契合发展战略,改变打法、转变思路、拥抱金融科技的自我突破和创新。RSD、RMD、RAD三大工具彼此关联又各有功能侧重,其共性是依靠深度的数据挖掘、洞察和分析,构建完善大数据选客排险、模型化系统控险、智能化预警避险等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不断强化人控机控、线上线下的协同管控。随着3R体系自身的不断迭代升级,对各业务领域、机构、风险类别覆盖的延伸,将不断丰富全面主动的风险“预防、监测、管理”体系,高效助推全行数字化转型,为业务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未来,建设银行将紧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和数字经济,把握科技前沿趋势及技术发展脉络,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发展,以智能风控助力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扎实服务实体经济,切实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此文刊发于《金融电子化》2024年5月上半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