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穆家庄村一组的麦地,一台秸秆捡拾打捆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搂草机在前,打捆机在后,一吞一吐之间,秸秆成“垛”,不一会儿,地里都是圆柱形的麦秸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机手正在进行小麦秸秆打捆作业

正在麦田里忙碌的村民郭长全说:“以前麦子、玉米等农作物丰收后,秸秆不知道怎么处理,废弃秸秆留在地里影响下茬农作物种植呢,现在农业农村局找来合作社直接将秸秆从地里回收再利用了,我也省心了。”作为农业生产的“边角料”,农作物秸秆处理不好会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利用好了则能创造价值、改善生态。近年来,印台区开始尝试秸秆处理的新解法,结合辖区优势大力开展秸秆“五料化”利用,逐步让“生态包袱”变为“绿色财富”。

秸秆含氮、磷、钾等有机质和微量元素,经过加工可转化为肥料或饲料,是绿色农业发展的有机肥源。从经济效益上看,具有很大“含金量”。铜川市印台区今朝绿地农机合作社主要从事农产品种植、加工、贮藏等环节的经营服务,每到夏收时节,合作社的20多台拖拉机忙得不可开交。

铜川市印台区今朝绿地农机合作社监事长王文丽说:“合作社今年承担土地托管4000多亩,目前正值夏收的黄金季节,已收获小麦3000多亩,现正进行秸秆回收工作,目前一共回收了650吨秸秆,实现收入36万元,还有1000多亩正在紧锣密鼓地收割中。”

据了解,铜川市印台区今朝绿地农机合作社每年收割秸秆2800余吨,进行饲料和肥料的转化后供不应求,主要供应给本地的养殖场和周边镇村的食用菌基地,今年的销售价格为每吨650元,年盈利预计可达20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集打捆成功的秸秆垛

截至目前,全区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进一步提高了秸秆利用价值,实现种植户和养殖户双赢的局面。印台区农机安全监理站负责人张晶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作用,聚力打造陈炉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示范镇,持续推广秸秆‘五料化’利用模式,不断优化肥料化、饲料化利用结构,进一步探索原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利用模式,不断提升全区小麦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通讯员 侯娟 郭勇刚)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