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打压中国新能源产业,遏制中国高质量发展,美国商务部已抢先下手,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加征惩罚性关税,征收比例高达100%。而在美国动手后,欧盟也跟进了。

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如无法与中方达成解决方案,将从2024年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针对不同企业,欧盟制定了不同的关税比例,比亚迪、吉利和上汽集团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而其他制造商则统一征收21%的关税,在中国生产的特斯拉汽车可能会得到单独税率。

对于欧盟这一赤裸裸的贸易保护行为,中国商务部表示坚决反对,中方将密切关注欧方后续进展,并将坚决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除了中国外,更关心欧盟这项政策的莫过于德国。作为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汽车工业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显著影响力。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对此次关税措施表示严重关切,认为加征关税将破坏自由贸易,可能引发贸易战。

事实上,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指出,从长远来看,加征关税将削弱欧洲的电动汽车市场需求,破坏竞争环境。梅赛德斯-奔驰也对欧盟走向保护主义的整体趋势提出警告,认为这种做法会抑制市场活力,不利于自由贸易原则的维护。宝马则更为直接地指出,欧盟的这一决定将对欧洲车企的发展构成障碍,同时损害欧洲自身的利益,从而导致更大的损失。

欧盟已对中国出手,中国也不会坐以待毙。日前中国商务部正式发布公告,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猪肉及猪副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这一消息在欧洲引发了强烈反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口的猪肉产品总值达到60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来自欧盟国家。尤其是西班牙,该国不仅是欧盟主要的猪肉供应大国,也是中国猪肉产品的重要来源,仅西班牙一国就占据了这60亿美元中的21%。

除此之外,丹麦、荷兰和法国也都是欧盟重要的猪肉出口国。当中国宣布对欧盟猪肉展开反倾销调查后,这些国家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路透社也在第一时间发出警告,指出欧盟的猪肉行业可能面临“噩梦”。

在中国正式宣布对产自欧盟的进口猪肉展开反倾销立案调查之后,西班牙态度立刻发生转变,称希望中欧双方在该问题上“有谈判空间”。需要指出的是,西班牙不仅是欧盟主要猪肉出口国,也是挑起对华电动汽车关税的主要推动者。丹麦也对中方的举动感到担忧,丹麦农业与食品委员会下属贸易协会主席乌尔里克·布雷霍尔姆发声称,“支持基于规则和自由的世界贸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台岛时事评论员郭正亮分析称,欧盟宣布定案的时间7月4日,在此之前中国可以提出自己的方案。欧盟现在是先宣布即将制裁,再争取筹码跟中国做谈判。而中国在与欧盟谈判的过程中,牌也会逐渐出来,目前是猪肉和乳制品,后续不排除还有其他。

换句话说,欧盟还有机会通过和中方沟通,来避免中方相应关税落地。郭正亮还引用了一个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的消费量是3000万辆,超过美国1500万辆,而第三名是日本才400万辆,这个数量如此巨大。

郭正亮进一步指出,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并没有正式在美国销售,也不止卖欧洲,事实上更多的可能是东南亚、俄罗斯、巴西、墨西哥等,所以即便欧洲造成减量,中国电动汽车在全球的数量还是在增加,美国和欧盟根本挡不住。一味阻挡的结果,就只能是“关税战”,到时候欧盟是否会受伤不得而知,但中国出手是必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背景下,G7两个成员国不约而同公布了访华计划。前不久G7领导人峰会上,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宣布,该国政府已经开始筹备访华事宜,并将在未来几周内成行。据梅洛尼所言,意大利希望与中国保持沟通,但必须在平等的竞争条件下进行,以保证其企业能够公平竞争。

与此同时,德国副总理哈贝克也宣布将于6月19日起对中国进行工作访问,计划到访北京、上海以及杭州,与中方讨论贸易、气候保护以及能源政策等议题。

可以说,德意两国高层接下来的访华,可能会对中欧关系带来深远影响,如果他们能通过与中方的交流,在对华电动汽车关税问题上达成新的共识,那么中欧之间受到冲击的经贸合作关系将大大恢复。反之,情况则会进一步恶化。希望欧洲领导人能抓住机会,在欧盟关税正式生效前好好思量,美国对华关税战的教训犹在眼前,欧盟莫要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