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变热

水上活动成了不少人的首选

然而,在追求清凉与欢乐的同时

绝不能忽视安全问题

尤其是溺水这一隐患

近期多地发生的几起溺水事故

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据央视新闻消息,6月16日15时42分,湖南隆回县三阁司镇中洲电站下游一处水坑发生一起意外落水事件,造成当地两名9岁孩童死亡,经公安部门初步调查为意外落水溺亡。

据齐鲁晚报消息,6月13日下午,济南市鹊山龙湖湿地公园附近一名17岁少年溺水。救援人员表示,事发前这名少年与同伴相约来此,少年租赁桨板在湖中游玩时不慎落水。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救援,少年被打捞上岸,但已无生命体征

悠闲的“放松”

却沦为危险的“放纵”

一次不慎或许就是无法挽回的遗憾

6月19日,小编从四川消防了解到,溺水已成为威胁青少年儿童生命安全的“头号元凶”,随着天气日渐炎热且临近暑假,溺水事件也将进入高发阶段,预防溺水已是迫在眉睫。

假期期间,家长一定要告诫孩子:不要在设置有警示标识的水域私自下水游泳;不要到野外水源等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孩子请勿擅自下水施救;不要在无大人陪同的情况下游泳

另外,关于溺水,请大家切勿相信谣言,还需要知道以下几点:

  • 谣言:溺水后都会瞎扑腾并大声呼救。

  • 真相:真正的溺水是快速而无声的。溺水时,溺水者的手臂忙着划水,很难伸出水面;鼻子、嘴巴时浮时沉,想呼救也很难发出声音。

  • 谣言:会游泳、水性好就不会溺水。

  • 真相:切勿以为会游泳就很安全。每年夏天都有游泳溺水身亡的事故发生,在溺亡者中也有会游泳、水性好的人。

  • 谣言:“倒挂控水法”能救溺水者

  • 真相:倒挂控出的水大部分是食道和胃中的水,对于溺水者来说,最致命的是吸入肺部的水。“倒挂控水法”不仅无法排出肺内的水,还可能把胃里的食物弄进气管,进一步增加阻塞呼吸道的风险,尤其是对于心搏骤停的溺水者而言,倒挂控水还会造成心肺复苏延误,增加死亡率。

  • 谣言:有游泳圈就不会溺水。

  • 真相:充气式塑料游泳圈并不是专业的漂浮装备。当水流发生变化、未抓住游泳圈或者充气游泳圈漏气时,很可能酿成溺水事故。

  • 谣言:只要获救,溺水者就安全了。

  • 真相:当溺水者吸入过多的水,就会引起呼吸并发症,进而引起继发性溺水或干溺水。此时,哪怕溺水者已经获救上岸,如果不及时跟进治疗,液体积聚仍会导致呼吸窘迫、脑损伤(脑缺氧)甚至心搏骤停。

  • 谣言:只要水面平静,下水就不会有危险。

  • 真相:实际上,水底情况很复杂。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暗流、暗礁、水草、沟壑等每一项都可能对人造成生命危险。

  • 谣言:只要会游泳,就能下水救人。

  • 真相:溺水者出于求生的本能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因缺乏救援经验,热心群众贸然下水救援反被拖入水中的惨剧时有发生。非受过专业训练或者非经验丰富者,切忌下水救人,应尽量使用长竿、漂浮物等工具实施救援。

  • 谣言:溺水只发生在野外。

  • 真相: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溺水。游泳池、家里的浴缸和水池等都是孩子溺水的“隐形杀手”,未成年人在水边玩耍时,应时刻处于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来源:成都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