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古“运”绽新韵 流淌古今润未来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水脉山脉,连着千年文脉。穿越2500多年历史、绵延3200公里,大运河贯通南北江河,连接海陆内外,也绽放出“古运新韵”。以“运”为媒,沿线三十五城携手并肩,在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以“运”为名,十年精彩蝶变,6月17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在杭州举行。

赓续文脉,守护“流动的文化”。运河是水路,更是文路。“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浩浩汤汤的大运河,跨越时间与空间,在南北交流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众多的名人故事和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让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在保护与传承中绽放新的光彩、走进群众生活,成为当代人必答的一道时代命题。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代表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为中华文脉提供传承空间,为文物保护创造良好环境,为文化遗产注入时代精神;大型交响组歌《大运河》、歌剧《运之河》、舞剧《运·河》等,从不同角度展现运河之美,传承运河千年文脉,活化运河精神内核。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做好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挖掘运河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打造具有运河特色的文化IP,让人气跟着文气、人流跟着文脉,才能更好地让这条流淌千年的大运河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活化利用,打造“人民的运河”。如今,漫步大运河两岸,随处可见水清、岸绿、人欢。运河上,货轮、游船往来不息;河道边,市民游客悠然踱步,古镇街区人气鼎盛,处处洋溢着烟火气、市井气。在江苏扬州,经过3年整治,曾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运河三湾段已然变成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在河南洛阳,依托隋唐大运河故道建成绵延48公里的洛浦公园,成为市民健身娱乐的好去处;在北京大运河畔,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街,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运河场景和文化活动,日益丰富着百姓的美好生活。从北京到杭州,运河畔“明珠”不断涌现,他们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以水的灵动、水的坚韧、水的纳新,促进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向“新”而行、择“绿”而立,城水相润、城人共美,将大运河绵绵流淌进人们的生活,不断打造成充满人文气息的“幸福河”。

交流互鉴,讲好“中国的故事”。千年运河日夜奔流、流淌至今,恰如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奔涌向前,铸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也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讲好最中国的故事,应该有最世界的表达。从扬州连续举办十六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会员已发展到206个,遍及五大洲,到河南主动与海内外运河城市交流合作,举办相关论坛学术会议,打开外界走进中国的新窗口,再到近日,作为“你好!中国”——2024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系列活动之一,“运河之韵——江苏省美术馆版画精品展”先后走进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向世界讲述中国大运河人与河共生、共融、共兴的故事。多形式、多角度让全世界听见中国大运河川流不息的声音,一定会成为世界各国朋友了解中国、读懂中国的流动画卷和生动剪影。

昔日,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今朝,燕赵精彩,运河奔腾。一河千载通南北,我们坚信这条千年运河将继续焕发出时代新风貌,流向更远的未来,书写新的辉煌篇章。